導論
第一編 “人”
一 人的本質及其在自然界的中位置
人類的形成
“人”本質概念的歷史演變
“人只是他自己造成的東西”(存在主義第一原理)
關于人類中心議
二 人類行為
人類行為的構成因素
人類行為的倫理學原則
人類行為的目的指向性
人類行為對自然的作用和影響
三 人口部門與人類生存哲學的勃興
人口問題
人類生存哲學的勃興
第二編 自然
四 自然是什么
自然的科學圖景
生命的起源、演化是地球自然發(fā)展的必然
自然概念的歷史沿革
“自然”、“地球”與“環(huán)境”
五 自然的“人化”
關于自然的“人化”
“技術世界”(技術圈)
“居住的空間”
“人化”自然的理論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最新版本
自然的“反人化”
人類活動與地球所應遵循的協(xié)調原則
第三編 可持續(xù)發(fā)展
六 失色的生機
人無法充法“上帝”的角色去創(chuàng)造世界
失色的生機之一:水資源的危機
失色的生機之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崩潰
失色的生機之三:土壤的喪失
失色的生機之四:荒漠化問題
失色的生機之五:森林的減少
失色的生機之六:資(能)源的危機問題
失色的生機之七:災害的頻發(fā)
產生當代全球環(huán)境污染的社會意識根源
我國未來10年環(huán)保熱點的預測
七 關于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
代跋 為地球生靈的未來——致21世紀的未來公民們
后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