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小說文體論》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小說文體概論”,意欲表達我對小說文體的基本看法。但在具體撰寫時,不少段落從小說這文體生發(fā)開來,論及我對文體的總體認識,類似于西方文論家所謂的元小說層。本編首先回顧了文體論的歷史沿革,從中國古代、西方古代和當代西方這三個范疇論述。擴大視野是為了給俄羅斯小說文體論確立坐標,使它有個對比的參照。然后進入討論小說文體的概念和類型,確定基本概念和類型是研究每種對象的出發(fā)點。本編的重點是基于我的文體觀,從語言視野、結構方式和美學意義三個角度探討小說文體的形態(tài)及其演變。我的意圖在于,對小說文體的界定實行從語言存在體向作家心理素質過渡,再向文化內涵深化。行文中,理論闡釋與作家的創(chuàng)作研究密切結合。下編“俄羅斯小說文體論”,系小說本體論層次。本編雖然不是寫俄羅斯小說文體發(fā)展史,但是以歷史的眼光縱論俄國文論史上對文體的理性探討,努力勾勒出俄國小說文體理論的嬗變經過。文體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必須從該國的文學傳統中去認識它、解釋它,不能用同一種模式對不同國別的某種文作出千遍一律的解釋。對19世紀以前的俄國古典小說文體理論,《俄羅斯小說文體論》以縱橫捭闔的筆調予以鉤稽。俄羅斯古典文體理論從16世紀末復興以來,在文學分類和風格學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經過幾個世紀的承傳更替,到l9世紀已經形成了三個理論板塊,即歷史和美學批評中的文體論、現實主義批評中的文體論、“純藝術論”的文體論,并由此形成三種不同的文體理論風格。歷史和美學批評中的文體論,主張文體必須使文辭形式與作家的精神氣質、與民族文化內涵、與時代情緒匯成統一的整體?,F實主義批評中的文體論,主要從藝術創(chuàng)作的經驗出發(fā),初步勾勒出小說文體的層次結構系統,并接觸到了語言的敘述方式?!凹兯囆g論”的文體觀獨尊文體的形式美。這三種風格的總體發(fā)展流向是從文體的分類研究向語言表達方式發(fā)展,再向文體的多種審美形態(tài)深化。這三種不同的文體觀,伴隨著多次大碰撞,也出現了相互靠近與綜合吸收的趨勢。20世紀以降,俄羅斯文體理論在觀念上、體系上、方法上均出現了巨大變化。普列漢諾夫作為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先覺,促成了俄國歷史美學批評文體論的現代轉換。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現實需要為驅動力,對俄羅斯民族文論話語銳意創(chuàng)新,保持了理論活力。用馬克思主義文論指導文體研究,使文體論的邏輯起點、價值取向、體系結構、現實目標更加明確和清晰。由普列漢諾夫開創(chuàng)的蘇聯馬克思主義文體理論風格,其延續(xù)時期很長,《俄羅斯小說文體論》重點介紹了波斯彼洛夫和赫拉普欽科二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