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創(chuàng)傷記憶:中國現代哲學的門檻

創(chuàng)傷記憶:中國現代哲學的門檻

創(chuàng)傷記憶:中國現代哲學的門檻

定 價:¥18.00

作 者: 張志揚著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哲學

ISBN: 9787542612687 出版時間: 1999-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 338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寫于1995年底,原是作者《現代哲學的維度》一書的“導言”部分。作者借現象學轉向人的基本意識來:“感知-記憶:想象”,其中“記憶”的創(chuàng)傷化更在意識與無意識之間成為意識重復或置換的關節(jié)點。作者從“記憶”的認同和“想象”的置換等角度分析了以“國家”觀念為體和以“個人”生存為體的兩種創(chuàng)傷記憶類型,并選取了“社會意識”與“個人意識”的個案進行分析。作者采用了“現象學還原”的方法,語言簡潔,邏輯嚴密,啟人心扉。

作者簡介

暫缺《創(chuàng)傷記憶:中國現代哲學的門檻》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引 論
   創(chuàng)傷記憶
    一、現象學問題
    二、“創(chuàng)傷記憶”的現象學分析
    1.為什么選取“創(chuàng)傷記憶”
    2.什么是“創(chuàng)傷記憶”
    a.“苦難記憶”與“創(chuàng)傷記憶
    b.“傳統(tǒng)性”——“情結記憶”的定式
    c.“創(chuàng)傷記憶I”——以“國家”觀念為體
    d.“意識形態(tài)性”——“情結記憶”的變式
    e.“創(chuàng)傷記憶Ⅱ”——以“個人”生存為體
    3.如何分析“創(chuàng)傷記憶”
    a.“創(chuàng)傷記憶”在意識中的定位與越界
    b.“感知”的給予性與“反思”的還原性
    c.“記憶”的認同與“想象”的置換
    三、結語:中國現代哲學的維度
   個案分析
    一、巴金的“真話紀念碑”
    引子
    陳述
    控訴“四人幫”和“文革派”
    批評“長官意志”
    反省“意識形態(tài)”
    破除“領袖崇拜”
    分析
    為何在反省中畫圓?
    “心里話”的“心”在“迷魂湯”中呢!
    “迷魂湯”與“理想罪”
    “解釋自己”與“改變自己”
    二、曾卓的“信仰、寂寞與愛”
    我是誰?
    詩的見證
    信仰的界限
    孤獨的指向
    愛在生死迷茫處
    三、漢語現代學重審與重建的兩難
    ——劉小楓《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的反省
    意向性分析
    概述
    “前言
    “一、現代學的問題意識”
    “二、現代性問題的累積
    “三、個體言說與‘主義’話語”
    “四、審美主義與現代性”
    “五、怨恨與現代性”
    “六、宗教與民主社會的自由建構”
    分述
    1.‘中國為何沒有產生資本主義”是假問題嗎?
    2.“中國審美主義的獨特性與優(yōu)位性”是真問題嗎?
    3.怨恨動機與社會主義精神評論
     4理念:“神義論”到“人義論’,是對還是錯?
    a.歷史“下行”嗎?
    b.超世的“隱喻”
    c.宗教的“有形”與“無形’
    d.舍勒的“怨恨
    e.??碌摹吧眢w性”
    5.方法:現象學的“先天性相關”
    四、問題與思路
    ——一種“注意鏈”的現象描述
    問題:“個人真實性及其限度”
    思路:
    1.引子
    2.問題的提出
    3.動機中的不安定性
    4.動機結構中的“注意鏈”
    5.注意鏈的中項I語言空間的三個層次或“語言的
    兩不性’
    6.注意鏈的中項Ⅱ“苦難向文字轉換為何失重”或
    “創(chuàng)傷記憶”
    7.注意鏈的中項Ⅲ 現象學的四重置換或“超驗的
    中立性”
    8.信仰與感覺之間的意義危機或“個人自律性”的語言
    教化
    9.結語
    五、記憶與記載
    1.訪談錄一則
    2.表現與揭示或作為事件與文獻之中介的記憶的
    文字化及其權限
   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