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于容量所限,只能容納這樣幾部戲劇。而事實上,百年戲劇經典遠不止這些是無須贅言的。僅就曹高而言,他的(雷雨》、(原野》等多幕戲,無疑當之無愧地具有經典意義,卻難以入選。此外,歐陽予倩、郭沫若、丁西林、洪深、田漢、老舍、夏衍、陽翰笠、劉西渭、于伶、陳白塵、宋之的、吳祖光等戲劇大師,都有名作流行于世,亦不能—一入選,其原因蓋因篇幅所限。當代部分,具有經典意義的作品,嚴格地說是欠缺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當代劇作家才能的欠缺。其重要原因是這一藝術形式,是受到干預最多的部門之一,它的審查制度要遠遠高于文字表達的藝術樣式,而權威的裁定又不掌握在戲劇家的手中。在為政治服務這一點上,戲劇表現得最為充分,這無疑極大地影響了經典藝術的形成與發(fā)展?!皹影鍛颉彪m然被利用,但其中一些優(yōu)秀作品基本框架由于產生于“文化大革命”之前,而決定了一些作品的面貌、《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不僅因出自名家之手而氣概不凡,其基本的戲劇沖突也決定了這些作品的經典性。60年代,歌劇曾經歷了一個輝煌的時代,《劉三姐》、《江姐》、《紅珊瑚》、《洪湖赤衛(wèi)隊》等,所表達的或是日常生活場景,或是典雅、凝重的革命場面,都給一代人留下過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們亦可以作為經典被接受。還有許多重要作品不能—一列舉。好在這遠不是一部“經典大全”,需要面面俱到,它的篇目的有限性決定了它的缺憾,這是有必要作出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