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導論
一 文學·文學符號
二 理認和方法:符號·文化·闡釋
三 本書主要觀點
上篇 文體符號和文體建構
第一章 兩個審美起點及文體建構方向
一 審美起點:阿波羅和樂官
二 中國古代文體的審美建構和文化特征
第二章 中國抒情詩:文體建構和中國文人人格審美化
一 “言”:主體性和音樂性
二 “言”/“我”的詩學關聯(lián)
三 “言”/“音”的詩學關聯(lián)
四 詩和中國文人人格審美文化
第三章 中國小說:文體建構和關懷之路
一 “戲”、“劇”:中國戲劇的原型符號
二 “舞”和對劇文體建構
三 不同的關懷之路:中國戲劇和希臘戲劇
四 四重闡釋:中國古代悲劇文體匱乏的深層原因
中篇 物象·意象·語象
第五章 言·意·象和“象”的層面
一 多重話語中的言、意、象
二 “象”對于言、意矛盾的調適
三 “象”的層面劃分和符號定型
第六章 情愛象征:修辭符號及其演變
第七章 鷹/蛇:圖騰符號·現(xiàn)象符號·文學符號
第八章 人·父/子·火:一個文本的隱喻符號系統(tǒng)
下篇 母題符號:永恒的魅力
第九章 母題之一:人與神
第十章 母題之二:狂與醒
第十一章 母題之三:游與歸
附錄一 《彈歌》:祭神樂舞文化
附錄二 莊嚴敘事:《山海經》的平面鋪排敘述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