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來說,早期漢學研究的意義還不僅僅在于學術的梳理與發(fā)展上,它對于我們重新審視中國近代文化的變遷,甚至于對于當代中國文化的重建都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對前者來說,晚清以降的思想裂變——直是中國學術界所關注的焦點?,F(xiàn)在看來,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的變化的探尋必須上溯到明清之際,必須將視野擴展到傳教十的中文著作和徐光啟等人的思想,有些學者將之稱為中同近代文化的"第—頁"和"胚胎"是極為精辟的。一旦視野擴展到明清之際,就會對中同傳統(tǒng)文化的轉型有一個更為全面的思考。對后者來說,基督教門明清以來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部分.1583—1840年這200多年間,無論是傳教士的中文著作,還是反基督教的著作,部足留給當代小同基督教的最重要的文化遺產。無視這一批文化遺產,不從這—歷史時期吸取智慧來闡釋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結合,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