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坤(1536-1618),明朝文學家,思想家。字叔簡,卑心吾、新吾,自號抱獨居土,河南寧陵人。呂坤天資聰穎,6歲入學啟蒙,15歲作《夜氣銘》、《招良心詩》。25歲中秀才第一,嘉靖十年(1561年),26歲中舉,萬歷二年(1574年),39歲中進士,初為裹垣知縣,因政績卓著,調大同,征授戶部主事,歷郎中。遷山東參政、山西按察使、陜西右布政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四。居3年,召為左僉都御史。歷刑部左、右侍郎。呂坤所至,頗有政績,深受士民愛戴。歷山東參政時,“祟文教,恤孤寡,伸武備,禁邪黨,立社學,創(chuàng)冬生院以恤殘疾?!庇屑槿私璩┥街畽C,裝神弄鬼,詐取人財物,多致殞命。呂坤嚴懲惡人,杜絕丁奸人殘害黎民。巡撫山西時,著有《實政錄》,被仕宦奉為楷模。呂坤愛亡民如子弟,視貪官若仇人,所刻《風憲約》、《民務》各款深受稱頌。他與沈鯉、郭正域被譽為明萬歷年間天下“三大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