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歷史中,30年代是很重要的一個歷史時期。國民黨在30年代開始的三年前,背叛國共兩黨合作進行的革命而取得國家政權。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寄希望于這個政權,以為它可能帶給中國以不同于北洋軍閥時期的好的局面,但是事實迅速地表明,這種希望完全落了空。國民黨當權以后,內部為爭權奪利而派系林立,互相傾軋,甚至釀成規(guī)模巨大的內戰(zhàn)。國民黨政權無力造成國家的統(tǒng)一和社會的安定,因此它也不能使國民經濟有較明顯的進步和發(fā)展。中國貧窮落后,一切如舊。對外,國民黨政權也不能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有絲毫改變。在進入30年代后,日本軍國主義公然攫取中國的東北,并且進逼華北。對于外來的武力侵略和嚴重的民族危機,國民黨統(tǒng)治者采取逆來順受的態(tài)度,實行所謂不抵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