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書法,向碑貼學習是必經途徑。學習碑貼,一是讀貼,二是寫貼,二者可以反復交替。讀貼是通過閱讀字貼而辨識其筆畫、結構及章法,是為了寫貼時打腹稿、作準備;而寫貼又分臨寫與摹寫。通稱臨摹。臨摹字貼就是臨摹字的筆畫、結構與章法。臨貼要先對照字臨寫。答為對臨;對臨熟練以后,可以不看字貼而全憑記憶寫出字貼中的字來,稱為背臨,背臨郭練了,則可表示對該貼的學習告一段落了。摹貼有在種方法:一是描紅,二是映寫,三是勾寫。建議學習碑貼者應將讀貼與臨摹結合起來。且可將臨貼與摹貼結合起來,可以用臨貼—摹貼——臨貼三步法反復練習,即第一步將字貼先對臨一遍;第二步將同一字貼描摹一遍,可以發(fā)現第一步對臨時的誤差;第三步將同一字貼再對臨一遍,以便將第二步描摹時發(fā)現的第一資助臨寫時的誤差糾正過來,這種方法對于提高學書效率很有幫助。米芾(1051-1107)字無章,號襄陽漫士,宋朝人,祖籍太原,后徙居襄陽。其書法與蘇、黃、蔡并稱“宋四家”,對后世影響很大,在傳世佳作中尤為行書、行楷見長。我們從米芾的《九歌》、《千字文》諸篇著名小楷作品中,可見其用墨甚濃、落筆沉雄、用筆自如之特點。這些作品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和中小學生鑒賞、臨習米芾書法提供了較好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