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家庭與辦公軟件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定 價:¥39.00

作 者: 周明德主編;周明德,蔣本珊著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學校21世紀教材
標 簽: 微型計算機 高等學校 教材

ISBN: 9787115093806 出版時間: 2002-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 507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以Intel系列芯片為樣本重點介紹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本書根據微處理器的最新發(fā)展,從IA-32結構微處理器(x86微處理器系列)整體著眼,又落實到最基本、最常用的處理器8086,介紹了微機系統原理、IA-32微處理器結構、各代處理器的特點、IA-32微處理器的指令系統、8086匯編語言程序設計、IA-32微處理器的工作方式、主存儲器及與CPU的接口、輸入輸出、中斷以及常用的微機接口電路和數模(D/A)轉換與模數(A/D)轉換接口。本書內容新穎、實用性強,另外,配有配套教材《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例題習題集和實驗指導書》。適合各類高等院校、各種成人教育學校作為教材使用。

作者簡介

暫缺《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臺式個人計算機的構成 
1.1.1 中央處理器——CPU 
1.1.2 系統主板 
1.1.3 內存 
1.1.4 硬盤 
1.1.5 軟盤 
1.1.6 顯示卡 
1.1.7 顯示器 
1.1.8 光盤存儲器 
1.1.9 聲卡和音箱 
1.1.10 網卡 
1.1.11 機箱、鼠標、鍵盤 
1.2 計算機基礎 
1.2.1 計算機的基本結構 
1.2.2 常用的名詞術語和二進制編碼 
1.2.3 指令程序和指令系統 
1.2.4 初級計算機 
1.2.5 簡單程序舉例 
1.2.6 尋址方式 
1.2.7 分支 
1.3 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 
1.3.1 系統軟件 
1.3.2 應用軟件 
1.3.3 支撐(或稱為支持)軟件 
1.4 微型計算機的結構 
1.4.1 微型計算機的外部結構 
1.4.2 微型計算機的內部結構 
1.5 多媒體計算機 
1.5.1 人機接口 
1.5.2 多媒體計算機的主要功能 
1.5.3 多媒體計算機的組成 
第2章 IA-32結構微處理器 
2.1 IA-32結構的概要歷史 
2.1.1 8086 
2.1.2 80386 
2.1.3 80486 
2.1.4 奔騰(Pentium) 
2.1.5 P6系列處理器 
2.1.6 奔騰II 
2.1.7 奔騰III 
2.1.8 Intel Pentium4處理器 
2.2 IA-32 PROCESSOR的功能結構 
2.2.1 8086的功能結構 
2.2.2 80386的功能結構 
2.2.3 80486的功能結構 
2.3 IA-32結構微處理器的指令系統的發(fā)展 
2.4 IA-32結構微處理器的性能發(fā)展 
2.4.1 IA-32的流水線結構簡介 
2.4.2 Cache 
2.5 IA-32結構微處理器的執(zhí)行環(huán)境 
2.5.1 操作模式 
2.5.2 基本執(zhí)行環(huán)境概要 
2.5.3 存儲器組織 
2.5.4 基本的程序執(zhí)行寄存器 
2.5.5 X87FPU結構 
第3章 IA-32指令系統 
3.1 基本數據類型 
3.1.1 字、雙字、四字和雙四字的對齊 
3.1.2 數字數據類型 
3.1.3 指針數據類型 
3.1.4 位字段數據類型 
3.1.5 串數據類型 
3.2 IA-32的指令格式 
3.3 IA-32指令的操作數尋址方式 
3.3.1 立即數 
3.3.2 寄存器操作數 
3.3.3 存儲器操作數 
3.3.4 I/O端口尋址 
3.4 IA-32的通用指令 
3.4.1 數據傳送指令 
3.4.2 二進制算術指令 
3.4.3 十進制算術指令 
3.4.4 邏輯指令 
3.4.5 移位和循環(huán)移位指令 
3.4.6 位和字節(jié)指令 
3.4.7 控制傳送指令 
3.4.8 串指令 
3.4.9 標志控制操作 
3.4.10 段寄存器指令 
3.4.11 雜項指令 
3.5 x87 FPU指令 
3.5.1 數據傳送指令 
3.5.2 基本算術指令 
3.5.3 比較指令 
3.5.4 超越指令 
3.5.5 加載常數指令 
3.5.6 x87FPU控制指令 
第4章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4.1 匯編語言的格式 
4.1.1 8086匯編語言程序的一個例子 
4.1.2 8086匯編語言源程序的格式 
4.2 語句行的構成 
4.2.1 標記(Token) 
4.2.2 符號(Symbol) 
4.2.3 表達式(Expressions) 
4.2.4 語句(Statements) 
4.3 指示性語句(Directive statements) 
4.3.1 符號定義語句 
4.3.2 數據定義語句 
4.3.3 段定義語句 
4.3.4 過程定義語句 
4.3.5 結束語句 
4.4 指令語句 
4.4.1 指令助記符 
4.4.2 指令前綴 
4.4.3 操作數尋址方式 
4.4.4 串操作指令 
4.5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及舉例 
4.5.1 算術運算程序設計(直線運行程序) 
4.5.2 分支程序設計 
4.5.3 循環(huán)程序設計 
4.5.4 字符串處理程序設計 
4.5.5 碼轉換程序設計 
4.5.6 有關I/O的DOS功能調用 
4.5.7 宏匯編與條件匯編 
第5章 處理器總線時序和系統總線 
5.1 處理器總線 
5.1.1 8086的引腳功能 
5.1.2 Pentium的引腳 
5.2 IA-32微處理器的工作狀態(tài) 
5.3 處理器時序 
5.3.1 8086的時序 
5.3.2 Pentium處理器時序 
5.4 系統總線 
5.4.1 概述 
5.4.2 PC總線 
5.4.3 ISA總線 
5.4.4 PCI總線 
第6章 IA-32微處理器的工作方式 
6.1 實地址方式 
6.2 保護虛地址方式 
6.2.1 保護方式下的尋址機制 
6.2.2 全局描述符表和局部描述符表 
6.2.3 描述符 
6.2.4 選擇子 
6.2.5 段描述符的高速緩沖寄存器 
6.2.6 IA-32微處理器中的特權級 
6.2.7 任務切換 
6.3 虛擬8086方式 
6.3.1 虛擬8086方式的特點 
6.3.2 虛擬8086方式下的I/O位圖 
6.3.3 進入和離開虛擬8086方式 
6.3.4 虛擬8086方式的控制轉移 
第7章 存儲器 
7.1 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 
7.1.1 RAM的種類 
7.1.2 ROM的種類 
7.2 讀寫存儲器RAM 
7.2.1 基本存儲電路 
7.2.2 RAM的結構 
7.2.3 RAM與CPU的連接 
7.2.4 64K位動態(tài)RAM存儲器 
7.3 現代RAM 
7.3.1 內存條的構成 
7.3.2 擴展數據輸出動態(tài)隨機訪問存儲器EDO DRAM 
7.3.3 同步動態(tài)隨機訪問存儲器SDRAM 
7.3.4 突發(fā)存取的高速動態(tài)隨機存儲器Rambus DRAM 
7.4 只讀存儲器(ROM) 
7.4.1 掩模只讀存儲器 
7.4.2 可擦除的可編程序的只讀存儲器EPROM 
7.5 虛擬存儲器管理與IA-32微處理器的MMU單元 
7.5.1 虛擬存儲器概念 
7.5.2 Intel IA-32結構微處理器的存儲管理單元 
第8章 輸入和輸出 
8.1 概述 
8.1.1 輸入輸出的尋址方式 
8.1.2 CPU與I/O設備之間的接口信息 
8.1.3 CPU的輸入輸出時序 
8.1.4 CPU與接口電路間數據傳送的形式 
8.1.5 IBM PC與外設的接口與現代PC機的外設接口 
8.2 CPU與外設數據傳送的方式 
8.2.1 查詢傳送方式 
8.2.2 中斷傳送方式 
8.2.3 直接數據通道傳送(DMA) 
8.3 DMA控制器 
8.3.1 主要功能 
8.3.2 8237的結構 
8.3.3 8237的工作周期 
8.3.4 8237的引線 
8.3.5 8237的工作方式 
8.3.6 8237的寄存器組和編程 
8.3.7 8237的時序 
第9章 中斷 
9.1 引言 
9.1.1 為什么要用中斷 
9.1.2 中斷源 
9.1.3 中斷系統的功能 
9.2 最簡單的中斷情況 
9.2.1 CPU響應中斷的條件 
9.2.2 CPU對中斷的響應 
9.3 中斷優(yōu)先權 
9.3.1 用軟件確定中斷優(yōu)先權 
9.3.2 硬件優(yōu)先權排隊電路 
9.4 中斷控制器Intel 8259A 
9.4.1 功能 
9.4.2 結構 
9.4.3 8259A的引線 
9.4.4 8259A的中斷順序 
9.4.5 8259A的編程 
9.4.6 8259A的工作方式 
9.5 8086的中斷方式 
9.5.1 外部中斷 
9.5.2 內部中斷 
9.5.3 中斷向量表 
9.5.4 8086中的中斷響應和處理過程 
9.6 IBM PC/XT的中斷結構 
9.6.1 中斷類型 
9.6.2 IBM PC/XT中系統保留的中斷 
9.7 IA-32微處理器的中斷和異常 
9.7.1 IA-32微處理器中的中斷 
9.7.2 IA-32微處理器中的異常 
9.7.3 中斷向量表 
第10章 計數器和定時器電路Intel 8253/8254-PIT 
10.1 概述 
10.1.1 主要功能 
10.1.2 8253-PIT的內部結構 
10.1.3 8253-PIT的引線 
10.2 8253-PIT的控制字 
10.3 8253-PIT的工作方式 
10.3.1 方式0——計完最后一個數時中斷 
10.3.2 方式1——可編程序的單拍脈沖 
10.3.3 方式2——速率發(fā)生器 
10.3.4 方式3——方波速率發(fā)生器 
10.3.5 方式4——軟件觸發(fā)選通 
10.3.6 方式5——硬件觸發(fā)選通 
10.3.7 8253-PIT工作方式小結 
10.4 8253-PIT的編程 
10.5 8254-PIT 
第11章 并行接口芯片 
11.1 可編程的并行輸入/輸出接口芯片8255A-5的結構 
11.2 方式選擇 
11.2.1 “方式”選擇控制字 
11.2.2 方式選擇舉例 
11.2.3 按位置位/復位功能 
11.3 方式0的功能 
11.3.1 方式0的基本功能 
11.3.2 方式0的時序 
11.4 方式1的功能 
11.4.1 主要功能 
11.4.2 方式1輸入 
11.4.3 方式1輸出 
11.5 方式2的功能 
11.5.1 主要功能 
11.5.2 時序 
11.5.3 方式控制字 
11.6 8255A應用舉例 
第12章 串行通信及接口電路 
12.1 串行通信 
12.1.1 概述 
12.1.2 串行接口標準EIA RS-232C接口 
12.2 Intel 8251A可編程通信接口 
12.2.1 8251的基本性能 
12.2.2 8251的方框圖 
12.2.3 接口信號 
12.2.4 8251的編程 
12.2.5 8251應用舉例 
第13章 數模(D/A)轉換與模數(A/D)轉換接口 
13.1 模擬量輸入與輸出通道 
13.1.1 模擬量輸入通道的組成 
13.1.2 模擬量輸出通道的組成 
13.2 數模(D/A)轉換器 
13.2.1 D/A轉換的基本原理 
13.2.2 D/A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13.2.3 典型的D/A轉換器芯片 
13.3 D/A轉換器與微處理器的接口 
13.3.1 8位D/A轉換芯片與CPU的接口 
13.3.2 12位D/A轉換芯片與CPU的接口 
13.4 模數(A/D)轉換器 
13.4.1 A/D轉換的基本原理 
13.4.2 A/D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13.4.3 A/D轉換器與系統連接的問題 
13.4.4 典型的A/D轉換芯片 
13.5 A/D轉換器與微處理器的接口 
13.5.1 8位A/D轉換芯片與CPU的接口 
13.5.2 12位A/D轉換芯片與CPU的接口 
13.6 D/A、A/D轉換應用舉例 
13.6.1 D/A轉換舉例 
13.6.2 A/D轉換舉例 
第14章 人機接口 
14.1 人機接口概述 
14.1.1 人機交互設備 
14.1.2 人機接口的功能 
14.2 鍵盤與鍵盤接口 
14.2.1 鍵開關與鍵盤類型 
14.2.2 小型鍵盤接口 
14.2.3 微型機鍵盤及鍵盤接口 
14.3 其它輸入設備及接口 
14.3.1 鼠標器 
14.3.2 掃描儀 
14.4 顯示設備及接口 
14.4.1 CRT顯示器及接口 
14.4.2 LCD顯示器 
14.4.3 視頻顯示標準 
14.4.4 字母數字顯示器 
14.5 打印機及接口 
14.5.1 打印機概述 
14.5.2 打印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14.5.3 針式打印機工作原理 
14.5.4 噴墨打印機工作原理 
14.5.5 激光打印機工作原理 
14.5.6 打印機接口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