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中(1890—1969),字文白,安徽巢縣人。淞滬抗日名將。從1946年3月起任國民黨政府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1949年春任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參加國共和談。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xié)定上簽字后,他被挽留在北平。建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張治中在早期國民黨和共產黨組成聯(lián)合戰(zhàn)線、進了黃埔軍校時,就被校內學生稱之為“紅色團長”。1926年3月20日“中山艦事件”發(fā)生后,與惲代英、鄧演達、高語罕被列為“黃埔四兇”,幾乎因此遭受蔣介石的打擊。他三次討逆、二次抗戰(zhàn),戰(zhàn)功卓著,成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同時也得到蔣介石的信賴。在國共談判時期,張治中曾三到延安,擔當起力促國共兩黨合作、共挽民族于危亡的重要角色。張治中一生傳奇,不僅在國民黨內有著殊高的地位,和蔣介石私交甚篤,而且和共產黨的上層領導交往甚密,是毛澤東和周恩來的終生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