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縱觀世界各國證券市場的發(fā)展史,不難發(fā)現證券市場的異常波動與市場的運行是形影相隨的必然現象。股票價格的波動與投資者在證券市場的投資具有密切的關系,市場總是適當地反映各種經濟信息并以股價波動的形式表現出來。一旦其波動程度超過了投資者的預期,便出現了超常波動現象。根據有效市場理論,超長波動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市場受到信息的影響,市場指數或價格在短期內發(fā)生超過正常幅度的變化,這類波動表明了市場的有效性;另一類是市場指數或價格的超常波動發(fā)生在相應的信息披露以前或以后,這類波動表明了市場的無效性,我們稱之為異常的超常波動即異常波動。從對社會經濟和投資者的影響來說,異常波動不反映社會經濟的實際狀況并誤導投資者,會產生巨大的投資風險。一方面,這不但會破壞資源的合理配置,甚至還會影響到整個經濟與社會的穩(wěn)定。另一方面,市場有效的超常波動只是表示市場及時地反映了信息,并不表示有效的超常波動本身對整個市場和社會經濟沒有影響。證券市場的穩(wěn)定運行有利于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經濟運行成本的降低,信息披露除了應符合準確、完整、及時的有效性原則以外,還應考慮盡量減少市場的波動性。因此,探討證券市場超常波動和異常波動的規(guī)律,揭示宏觀經濟政策和微觀信息對市場波動的影響程度,有助于我們加深了解市場對于信息的反映狀況,從而為監(jiān)管層有效控制市場風險和投資者在評定投資風險與預測市場走勢時提供一定依據。本書是我承接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部主任基金應急研究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這個課題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波動的表現和性質作了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控制市場波動的一系列政策建議,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為管理層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為了完成這樣一個既前沿又創(chuàng)新的課題,我們組織了強有力的課題小組。駱玉鼎副教授、龔仰樹教授、霍文文教授、王明濤副教授、陳宏副教授和上海市證管辦的張志紅副處長為本課題的完成傾注了大量的精力,作出了富有成效的貢獻。陳保華、陳子揚、李鵬、李勝利、毛豪列、潘峰、萬丹、王俊和徐建作為我們的研究生積極參與了本課題的資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這一課題的完成,得益于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本書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財經大學金融研究中心的資助。同時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曹均偉總編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大量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本書中的有些觀點目前還存在爭議,我們歡迎同行專家學者提出真知灼見,以利于研究的進一步深化。作者2003年10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