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大雜燴,既有長篇小說,又有國際雜文、人物小品、游記;還有業(yè)務探討文章、回憶錄,以及學生時代的作品。出版這本書的目的,只是為了給自己留個紀念,逝水留痕,如此而已。我出生于印度尼西亞西加里曼丹省坤甸市,是第三代僑生。很久以前,我就想寫一本反映海外華僑滄桑歲月的書;1995年,我舊地尋蹤,聽到了不少有關當地風情習俗的傳說,還有一些當年的老師、同學的遭遇,更激發(fā)了我的寫作意欲。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遲遲未敢動筆,及至1999年,印尼政局發(fā)生了變化,華人、華僑終于擺脫了蘇哈托35年的強權統(tǒng)治,迎來了初春。政治氛圍輕松了,自然,我的顧慮也減少了,便欣然命筆,于是有拙作《赤道城故事》。此書不是回憶錄,也不是紀實文學,是異化了的長篇小說。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是虛構的,雖然在某些人的身上可能看到他們的影子,但切勿對號入座,作者并無影射之意。為了讀者閱讀的方便,本書分成了上下篇,上篇為長篇小說《赤道城的故事》,并附錄我保存了半個多世紀的“昔日西加里曼丹風光”的歷史照片、1995年重返舊地的《印尼探親游》散記、1999年編寫的新聞報道《腥風血雨西加里曼丹》(連載)、學生時代寫的幾篇文章;下篇《國際萬花筒》則包括了退休后幾年寫的國際雜文、人物小品,在全國國際新聞報道研討會上的發(fā)言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