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花了2500年時間,經歷了無數(shù)戰(zhàn)爭,才認識到孫子的偉大和英明;“三十六計”更使無數(shù)政治家、軍事家、商人成名于天下?!皩O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精華,本書將兩者合而為一,不僅對原文進行注釋和講解,還用古今中外商場、戰(zhàn)場等領域的故事進行舉一反三的闡述,通俗易懂,活學活用。 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年隆重推出《活用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以中國古代先哲的兵法謀略啟迪您的智慧,拓展您的思路,助您在激烈的競爭中運籌帷幄,百戰(zhàn)不殆。 孫子生活在齊國的時候,齊國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公元前532年,齊國的田、鮑、欒、高四大家族爭權奪利,發(fā)生內亂。作為田氏宗族支脈的孫氏,擔心田氏宗族一旦失勢,會殃及自己,于是便棄家奔吳。孫武就這樣在吳國都城姑蘇(今蘇州)不遠的邊邑定居了下來。孫武奔吳前后,楚國的伍子胥、伯G87BA也因先父祖被楚王無辜殺害,逃到了吳國,想借助吳國的力量,替父祖報仇。這時候,孫武正在邊邑過著種田與研究兵法的隱居生活,伍子胥恰好是他的近鄰。孫武身處戰(zhàn)爭頻繁、諸侯間兼并異常激烈的年代,加之他的父祖都是有名的將領,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身世,都為他寫作兵書提供了充足的條件。伍子胥很器重孫武,對他的軍事才能和造詣非常欽佩。 公元前515年,吳國發(fā)生宮廷政變。吳國公子光與伍子胥密謀,派專諸刺殺了吳王僚,光自立為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闔閭。闔閭即位后重用伍子胥,伍子胥向闔閭推薦了孫武。孫武向吳王上兵書十三篇,吳王讀后擊節(jié)贊嘆,決定任用孫武整治軍隊。從此,孫武與伍子胥一起,為吳國的爭霸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公元前506年,吳國舉全國之兵伐楚,以伍子胥、孫武為將軍,千里迂回,深入楚境,大破楚軍,攻占了楚國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紀南城)。吳國發(fā)動的這次戰(zhàn)爭,從規(guī)模和實際效果來說,都是春秋時最大的,所以有的歷史學家稱此戰(zhàn)是“東周第一大戰(zhàn)”。 孫武獻給吳王的十三篇兵書,就是后來的《孫子兵法》。書中提出的一些觀點,如“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我專敵分”(即集中優(yōu)勢兵力消滅敵人)、“兵貴神速”、“出奇制勝”、“避實擊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等等,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至今仍有無比巨大的方法論意義,足以指導今人的生活實踐。 如今,《孫子兵法》被譯成多國文字,是很多著名的軍事院校的必讀教材。很多國家都成立了孫子兵法研究會,研究他的軍事思想。隨著世界統(tǒng)一市場時代的來臨,《孫子兵法》中的作戰(zhàn)思想也漸漸運用到管理領域,成為管理學思想寶庫中的重要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