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概念 定義和分型
第一節(ji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 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
二 肺氣腫的定義 分型及分度
第二節(jié)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
第二章 流行病學
第一節(jié) 患病率
一 我國20世紀70年代普查情況
二 20世紀90年代的普查結果
三 發(fā)病的有關因素
第二節(jié) 病因
一 吸煙
二 環(huán)境污染
三 感染
四 其他
第三節(ji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然發(fā)展史
第三章 病理生理和發(fā)病機制
第一節(jié) 慢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病機理
一 炎性細胞的浸潤和炎性物質的釋放
二 腺體增生 分泌增多和纖毛粘液運送障礙
三 氣道生物清除能力的削弱
四 粘膜腫脹及微血管滲出增多
五 其他因素
第二節(jié) 阻塞性肺氣腫的發(fā)病機理
第三節(jié) 肺動脈高壓的發(fā)病機理
一 肺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不全
二 肺血管平滑肌細胞的收縮和增殖
三 肺血管壁膠原在缺氧后的變化
四 血液流變學在缺氧后的變化
五 肺動脈高壓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及與右心的關系
第四章 病理學
第一節(jié)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學
一 形態(tài)學
二 超微病理
第二節(jié) 阻塞性肺氣腫的病理學
一 腺泡中央性肺氣腫的病理學
二 全腺泡性肺氣腫的病理學
三 腺泡周圍性肺氣腫的病理學
四 瘢痕性肺氣腫的病理學
第三節(jié) 慢性肺心病的病理學及其新進展
一 慢性肺心病的病理學診斷標準
二 心臟的病理形態(tài)學改變
三 關于小氣道病變研究的進展
四 關于肺心病時小動脈病變的研究
五 肺性腦病的腦組織病理變化
六 晚期肺心病的肝臟病理變化
第五章 臨床表現(xiàn)和并發(fā)癥
第一節(jié) 臨床表現(xiàn)
一 癥狀
二 體征
三 實驗室檢查
第二節(ji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肺心病時的并發(fā)癥
一 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
二 肺性腦病
三 上消化道出血
四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五 休克
第六章 影像學診斷
第一節(ji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一 影像診斷方法的選擇
二 慢性支氣管炎的影像診斷
三 肺氣腫的影像診斷
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繼發(fā)感染的影像診斷
五 慢性肺炎的影像診斷
第二節(jié)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的X線和MRI診斷
一 普通胸部X線檢查
二 右心房室造影檢查
三 CT檢查
四 MRI檢查
五 檢查方法的選擇
第七章 心電圖 心電向量圖及肺阻抗血流圖檢查
第一節(jié) 心電圖檢查
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電圖改變
二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患者的心電圖改變
第二節(jié)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患者的心電向量圖檢查
一 肺心病右室肥厚的三個發(fā)展類型
二 一般右心室肥厚分型與肺心病分型間的關系
三 肺心病心電向量圖診斷
四 鑒別診斷
第三節(jié) 肺阻抗血流圖檢查
第八章 超聲診斷
第一節(jié) 檢查方法的選擇與技術難點
第二節(jié) 超聲診斷技術在慢性肺心病中的應用研究
一 M型超聲心動圖
二 二維超聲心動圖
三 超聲多普勒技術的應用與研究
四 超聲診斷技術用于評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動脈壓及右心功能
的研究資料
第三節(jié) 超聲診斷技術用于評價右心系統(tǒng)血液動力學的展望
第九章 肺功能測定
第一節(jié) 肺容量
一 靜態(tài)肺容量的組成
二 肺活量
三 殘氣容積和功能殘氣量
第二節(jié) 通氣功能
一 肺泡通氣量
二 靜息通氣量
三 最大通氣量
四 用力肺活量
五 最大呼氣中段流量
六 通氣功能障礙類型
第三節(jié) 小氣道功能
一 最大呼氣流量-容積曲線
二 閉合容積
三 呼吸低密度氣體最大呼氣流量-容積曲線
四 頻率依賴動態(tài)肺順應性
第四節(jié) 氣道阻力
一 直接測定氣道阻力
二 間接測定氣道阻力
第五節(jié) 氣體交換功能
一 肺彌散功能
二 影響肺彌散功能的因素
第六節(jié) 通氣/血流比值
一 生理死腔測定
二 生理分流測定
三 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
四 通氣/血流比值的臨床估計法
五 臨床意義
第七節(jié) 呼吸系統(tǒng)順應性
一 呼吸生理學常用的壓力概念
二 肺順應性
三 總順應性
四 胸壁順應性
第八節(jié) 呼吸肌力量測定
第九節(jié) 通氣調節(jié)的測定
一 測定儀器
二 測定方法
三 測定原理
四 臨床意義
第十節(jié) 運動試驗
一 適應癥
二 測定儀器
三 測定方法
四 安全性
五 臨床應用
第十章 核醫(yī)學檢查
第一節(jié) 核素灌注肺顯像
一 原理
二 顯像劑
三 檢查技術
四 禁忌癥
五 正常肺灌注平面像
六 正常肺灌注單光子斷層照相圖像
第二節(jié) 核素肺通氣功能顯像
一 原理
二 通氣吸入顯像劑
三 檢查技術
四 正常肺通氣圖像
第三節(jié) 放射性氣溶膠吸入肺顯像
一 原理
二 放射性氣溶膠顯像劑
三 檢查技術
四 氣溶膠吸入正常圖像
第四節(jié) 其他肺及氣道核素功能顯像
一 153Xe生理鹽水灌注肺顯像
二 呼吸道粘液纖毛清除功能測定
三 肺泡上皮細胞通透性的測定
第五節(jié) 核素心室功能檢查
一 平衡門電路心室顯像
二 心功能主要參數(shù)及計算
三 位相分析及位相圖
第六節(jié) 心肌灌注顯像
一 原理及顯像劑
二 顯像方法
第七節(jié) 慢性支氣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核素臨床檢查
一 病理生理
二 X線檢查
三 V/Q顯像
四 153Xe局部肺功能測定
第八節(jié)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患者的肺顯像
一 病理生理
二 X線檢查
三 V/Q顯像
四 153Xe局部肺功能測定
第九節(jié) 肺動脈高壓與肺灌注顯像的關系
一 肺動脈高壓
二 肺動脈高壓的核素肺灌注顯像
三 對肺心病患者mPAP不高機制的探討
第十節(jié) 肺心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改變
一 病理生理
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的放射性核素心室顯影
三 肺心病患者的位相圖像及位相分析
四 灌注肺血流損傷對右心功能的影響
第十一節(jié) 肺心病患者心肌顯像的特點
一 肺心病患者的心臟病理改變
二 肺心病患者的核素心肌顯像
第十二節(jié) 正電子發(fā)射斷層的應用前景
一 正電子發(fā)射斷層的探測原理
二 正電子核素及其標記藥物
三 正電子發(fā)射斷層的應用
第十一章 右心漂浮導管檢查
第一節(jié) 右心漂浮導管檢查可獲得的資料
第二節(jié) 右心漂浮導管檢查所需的儀器 設備
第三節(jié) 右心漂浮導管檢查的操作方法
第四節(jié) 右心漂浮導管檢查注意事項
第五節(jié) 肺循環(huán)血流動力學資料分析
第六節(jié) 右心漂浮導管檢查的適應癥 禁忌癥與并發(fā)癥
第七節(jié) 右心漂浮導管檢查的診斷治療價值
第十二章 急性發(fā)作期的治療和處理
第一節(ji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般治療和處理措施
第二節(jié) 藥物治療
一 支氣管擴張劑的應用
二 支氣管擴張劑的聯(lián)合應用及階梯治療方案
三 祛痰劑 粘液促動劑的應用
四 呼吸興奮劑的應用
五 氧氣治療
六 抗感染治療
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
八 抗凝治療
九 危重癥患者收入呼吸重癥監(jiān)護室的指征
第十三章 監(jiān)護和搶救
第一節(jié) 呼吸重癥監(jiān)護室的建立
一 呼吸重癥監(jiān)護室的基本設置
二 呼吸重癥監(jiān)護室的工作目的和收治范圍
三 呼吸重癥監(jiān)護室中所需具備的技術項目
四 呼吸重癥監(jiān)護室的工作程序
第二節(jié) 危重癥患者的呼吸監(jiān)測技術
一 危重癥患者呼吸監(jiān)測的目的
二 氣體交換功能監(jiān)測
三 呼吸力學監(jiān)測
四 組織氧合狀態(tài)監(jiān)測
第三節(jié) 危重癥患者的營養(yǎng)代謝監(jiān)測與營養(yǎng)支持
一 平衡營養(yǎng)監(jiān)測
二 危重癥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
三 營養(yǎng)支持方法
第四節(jié) 纖維支氣管鏡在呼吸危重癥患者的應用
一 危重癥患者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術的特點
二 危重癥患者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術的應用
三 危重癥患者應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并發(fā)癥
第五節(ji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心病急性發(fā)作期的機械
通氣治療
一 機械通氣的治療作用及應用指征
二 施行機械通氣的方法
三 無創(chuàng)性機械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中
的治療價值
第六節(jié) 機械通氣的撤離
一 積極地為撤離機械通氣創(chuàng)造條件
二 撤離機械通氣時機的掌握
三 撤離機械通氣的技術方法
四 拔除氣管內導管的時機與方法
第七節(jié) 正壓機械通氣的并發(fā)癥及其防治
一 氣壓傷和氣壓-容積傷
二 心血管系統(tǒng)并發(fā)癥
三 其他臟器合并癥
四 呼吸性堿中毒
五 氧中毒
六 醫(yī)院內感染
七 呼吸機故障所致并發(fā)癥
第十四章 緩解期治療
第一節(jié) 預防感染,增強機體免疫力
一 一般措施
二 免疫治療
第二節(jié) 醫(yī)療體育和物理治療
一 呼吸道的衛(wèi)生和日常護理
二 骨骼肌放松鍛煉
三 運動鍛煉
四 物理療法
第三節(jié) 長期氧氣治療
一 長期氧氣治療的定義
二 長期氧氣治療的指征
三 長期氧氣治療的作用
四 長期氧氣治療前的臨床觀察及實驗室檢查
五 給氧方法
六 氧氣治療系統(tǒng)
七 氧流量和每日氧氣治療時間的選擇
八 長期氧氣治療療效的預測
九 長期氧氣治療的不良反應
十 長期氧氣治療的注意事項
第四節(jié) 營養(yǎng)治療
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機制
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率
三 營養(yǎng)不良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
四 營養(yǎng)狀態(tài)的評價指標
五 能量代謝的測定
六 營養(yǎng)治療方法
七 補充營養(yǎng)時應注意的問題
第五節(jié) 呼吸肌鍛煉
一 呼吸肌的組成及生理功能
二 呼吸肌疲勞與通氣功能衰竭
三 呼吸肌功能的測定方法
四 呼吸肌疲勞的診斷
五 呼吸肌鍛煉
附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診治規(guī)范(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