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14個專題,收入了101個案例,約60萬字。在這本案例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了以下幾點:第一,立足于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努力編寫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行政案例教材。雖然世界范圍的行政改革提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但是任何公共管理都離不開具體的國情,我們在充分重視借鑒國外公共管理經驗的同時,必須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潛心探索和總結適合中國國情的公共管理的規(guī)律和方法。第二,適應培訓對象的需要,重點編寫對當前中國公共行政改革具有重大價值和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的案例。本書重點收入的是排在前面的兩個部分:首先是關系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方針政策和對我國公共行政改革具有重大影響的根本性問題,這部分案例對于培訓高、中級公務員是頗具使用價值的;其次一部分案例,雖然就它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具有根本性的重大價值,但卻是當前我國公共行政改革中亟待解決的一些普遍存在、影響范圍很廣、群眾呼聲很強烈的現實問題,這一部分案例對全體公務員和國家干部的培訓都是適用的。在本書中,這兩部分案例的比例大體上各占一半。第三,力求內容結構實用,案例寫作規(guī)范,便于學員閱讀與老師組織案例教學。本書分設了14個專題,每個專題包括理論概述和案例正文兩個部分。第四,注意案例使用價值的時效性。公共行政案例的使用價值一般都有很強的時間限制,那種可以經久不衰、常用常新的經典案例是很少見的。在我國公共行政日新月異的大變革時代,那種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了。本書的101個案例中,除了“長江三峽工程的論證與決策”一例,其余的全部案例都發(fā)生在1998年改革以后,其中又以最后二三年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