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擬從知識社會學角度來觀察50年代中國的文藝思想,本書的一個基本觀點是:50年代中國的文藝思想具有典型的政治形態(tài),我們稱之為政治形態(tài)文藝學。作為對一種主流左翼文藝思潮的集約化稱謂,政治形態(tài)文藝學啟動于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藝活動時期,延安時期賦予明確的政治化指向,政治形態(tài)文藝學的主要范式與架構在50年代基本完成,60年代初期文化科教材編撰工程使之得以系統(tǒng)化,并具有了相對穩(wěn)定的學科形態(tài)。本書還從人性的角度探討了單一性政治文化的邏輯可能。對這三個方面的論析分別構成了本論文第二、第三、第四章的基本內容。單一性政治文化固然是社會歷史的產物,但它旦形成,又會反過來作用于社會歷史及相關的建制。相比來說,文學藝術領域是單一性政治文化作用最明顯的領域之一,文學觀念、文學形態(tài)、話語思維以及創(chuàng)作方法與美學原則等無不體現著單一性政治文化的內在制約。本書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50年代中國的文藝思想,認為50年代中國的文藝思想具有典型的政治形態(tài),作者稱之為政治形態(tài)文藝學。認為從這一角度出發(fā),才能真正理解和認識中國50年代的文藝思想、文藝理論和文藝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