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生為精神的光輝召喚,不能享受物質生活;終生面對靈魂,面對人生短暫與終極的疑問,身心難以稍事休息;對哲學、文學、繪畫、音樂有突發(fā)的持續(xù)的領悟力,和應運而生、無師自通的掌握能力。留世詩作、畫作、書字、文稿異光蘊涵,單純而豐富深邃,清澈而變幻不盡……我已在生命中行走千次,那時,山上有蕨草、鐵犁,書還沒有誕生,字還在土里細微地趴著,死亡還沒有誕生,中世紀的尖塔遠沒生長起來。這就是我知道的一點事情。生命是盲目的,幽靈是飄動的;而世界則充滿了“喧嘩與騷動”。《顧城文選·別有天地》收錄了著名朦朧詩人顧城的散文作品七十多篇,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詩人的性情,詩人的思想,是了解顧城,了解詩歌,了解朦朧詩的極好作品。顧城(1956—1993),中國當代詩人,一生以詩為生命,以生命為詩。1956年出生于北京,1962年開始寫詩,1987年應邀出國訪問講學,1993年離世。顧城的哲學思想集中地體現在他的作品《沒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學綱要》中,他認為哲學使人自在,并不使人存在?!白匀弧笔侵袊軐W的最高境界,是一種沒有預設目的的和順狀態(tài)。美是顧城的終身信仰,貫穿在他所有的作品和整個的人生道路中。顧城曾將自己的詩創(chuàng)作過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自然的我(—1974)作者以《生命幻想曲》為代表作;文化的我(1977—1982)作者以《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為代表作;反文化的我(1982—1986)作者以《布林的檔案》為代表作;無我(1986—1993)作者以《頌歌世界》《水銀》為代表作。詩風自然純凈,在中國當代詩壇獨樹一幟。他的詩不僅為中國詩歌指明詩之本質,更重要的在于讓人體味到生命純凈的氣息,讀之忘我。顧城的小說《英兒》以開放型的結構,詩化的語言,展現了人世間的真性情,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