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書是著名學者梁漱溟先生(1893-1988)的代表作之一。是書原為作者于1917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印度哲學課程期間所作的講義。全書分“印度各宗概略”、“本體論”、“認識論”、“世間論”四篇,全面介紹了印度哲學各宗的思想及其與佛教的關系,開啟了學院派研究的先河,是中國現代印度哲學研究的經典之作。作者簡介梁漱溟(1983—1988.6),原名煥鼎,字壽銘。1893年生于廣西桂林。現代哲學家、教育家。他早年參加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后潛心研究佛學。1917年后,應聘于北京大學主講印度哲學。1924年辭去教職,到山東自辦教育,從事鄉(xiāng)村建設。曾任河南村治學院教務長,山東鄉(xiāng)村建設研究院院長。 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任最高國防參議會參議員,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后參與發(fā)起組織“統(tǒng)一建國同志會”,1941年改組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任中央常務委員,并任其機關報《光明報》社長。1946年參加政治協商會議。 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全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國孔子研究會顧問。 著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印度哲學概論》、《鄉(xiāng)村建設論文集》、《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輯有《梁漱溟教育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