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袁世凱督直時期的北洋武備學堂
(1902—1906)
第一節(jié) 保定北洋武備學堂的興起
一、保定北洋武備學堂產生的背景
二、保定北洋陸軍武備學堂的起源
三、保定北洋軍事教育機構的創(chuàng)設
第二節(jié) 北洋行營將弁學堂
一、北洋行營將弁學堂的設立
二、學堂性質及學生來源
三、課程設置與師資狀況
四、學堂成就及其著名畢業(yè)生
第三節(jié) 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
一、學堂性質及其籌建
二、招生對象及范圍
三、學科設置及教學內容
四、教學管理與考核
五、師資狀況
六、學生來源的地域性及其各科學員分配
第四節(jié) 北洋陸軍各專業(yè)學堂
一、北洋參謀學堂
二、北洋測繪學堂
三、北洋陸軍師范學堂
四、北洋馬醫(yī)學堂
五、北洋軍械學堂
六、北洋經理學堂
七、北洋憲兵學堂
八、電信信號學隊
九、北洋軍醫(yī)學堂
第五節(jié) 正規(guī)軍事教育之奠基——直隸陸軍小學堂
一、直隸陸軍小學堂的設立
二、直隸陸軍小學堂的課程設置
三、學堂機構及其職員薪水
四、直隸陸軍小學堂的成就
第六節(jié) 保定北洋武備學堂中的日本教習
一、北洋各學堂延聘日本教習的背景
二、保定北洋武備學堂中的日本教習
第七節(jié) 保定北洋武備學堂與北洋軍的形成
一、保定北洋武備學堂的類型
二、北洋軍學教頭馮國璋
三、北洋六鎮(zhèn)的編成
四、北洋軍事政治集團的形成
第八節(jié) 袁世凱的軍事教育思想
一、甲午戰(zhàn)爭前的世界軍事變革
二、袁世凱軍事教育思想
第二章 清陸軍部保定陸軍學堂時期
(1906—1911)
第一節(jié) 陸軍學堂管理機構的演變
一、陸軍部的成立
二、軍咨府
第二節(jié) 通國速成武備學堂
一、從“北洋”到“通國”
二、學堂的招生范圍與對象
三、學堂的經費來源與設施
四、教師狀況與學科設置
五、學堂堂規(guī)與學生待遇
六、軍事留學生的派遣
七、學堂畢業(yè)生及其影響
第三節(jié) 保定陸軍軍官學堂
一、學堂開辦的緣由
二、學堂的生源與經費
三、學堂編制與課程設置
四、學堂成就與影響
第四節(jié) 直隸陸軍中學堂
第五節(jié) 北洋陸軍講武堂與學兵營
一、開辦緣起
二、講武堂
三、學兵營
第三章 民國時期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12—1924)
第一節(jié) 民國初年軍事教育管理機構的建立
一、南京臨時政府軍學局的設立
二、北京政府陸海軍部軍學司
三、陸軍預備學校的創(chuàng)立
第二節(jié)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成立與建制
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設立
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性質
三、學校機構設置
第三節(jié) 保定軍校風潮與蔣百里的改革
一、軍校開辦之初的風潮
二、蔣百里對學校的改革
三、蔣百里自戕未遂事件
第四節(jié) 課程設置與考核
一、課程設置
二、學生考核
三、學生之起居作息
第五節(jié) 師資狀況
一、歷任校長
二、歷任教育長
三、一般教員
第六節(jié) 各期學生之來源及肄業(yè)期限
一、招生制度的變更
二、各期學生之來源及肄業(yè)期限
第七節(jié) 各兵科人數(shù)和比例的分析
第八節(jié) 軍校停辦及其原因
一、軍校停辦
二、軍校停辦的原因
第九節(jié) 陸軍預備大學遷出保定后的續(xù)辦
第四章 保定近代軍事教育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第一節(jié) 軍事學堂與近代化
一、近代軍事教育管理機構的建立與完善
二、軍事學堂對軍隊近代化的作用
第二節(jié) 保定陸軍學堂(校)與近代中國軍事教育
一、中國近代軍事教育體制的建立
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與黃埔軍校等近代軍校
三、中國近代軍事教育思想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中國近代軍事人才的搖籃
一、中國軍銜制度的確立
二、“保定軍校生現(xiàn)象”
三、保定軍校成為軍事人才搖籃的原因解析
第四節(jié) 保定陸軍學堂生與近代中國政治
一、保定陸軍學堂生與辛亥革命
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yè)生與北伐戰(zhàn)爭
三、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yè)生與抗日戰(zhàn)爭
四、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yè)生與中國近代政黨
結語
附 錄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