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完全貫徹了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的“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指導思想。在充分考慮了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與我國已經開始推廣和普及的中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銜接與區(qū)別的前提下,本教材面向經管類與文科類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側重于對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知識的普及和新技術的介紹,力圖建立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主動學習意識為基本模式的教學思路。本教材以對信息科學基本理論和信息技術概貌的介紹為開篇,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線,面向文科、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基礎性強的、與現實社會緊密結合的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常識性知識體系。本教材適合以上各類專業(yè)學生大學一年級計算機基礎教育使用。為了全面貫徹“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指導思想,我們還編寫了適用于理工類專業(yè)、藝術類專業(yè)以及經管類專業(yè)的第二階段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的教材,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材系列。[前言]高等教育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永恒話題。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計算機應用的需求不斷擴大,作為信息時代的青年人,對于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在職場競爭和人生事業(yè)發(fā)展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任務。然而,傳統(tǒng)高等教育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模式顯得十分落后,以簡單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加上微軟的辦公應用軟件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模式存在了很多年。應用能力教育一直滯后于社會應用水平,使得本來十分關鍵的基本理論與技能教育缺乏活力。2004年,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的專家組就高等教育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給出了明確的參考建議。突出了“以基礎理論教育支撐應用能力培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模式,主張“操作技能基礎的培養(yǎng)在可視化平臺支持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模式與按照學科的分類進行內容篩選”的教學方案。這個綱領性的指導,使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轉入了以素質教育為主的能動教育模式,使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的更加明確,效果更加明顯。由天津財經大學理工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系編寫的本教材是在2004年“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指導下,在獲得2004年教育部“財經類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基礎上,總結我系多年從事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經驗編寫的。我校在2005年秋已經開始使用,當讀者見到此書的時候,已經是經過一定修改的第二版本了。該教材嚴格貫徹了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專家組的指導意見,緊密結合了經濟、管理以及文科類的專業(yè)與教學特點,以信息科學的基礎知識、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為支撐,通過對計算機系統(tǒng)的硬件、軟件基礎知識的介紹,力圖為學生建立起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與行為基礎。教材完全擺脫了隨某個軟件系統(tǒng)不斷升級的傳統(tǒng)模式,突出了在理論基礎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學習操作技能的特點。配合操作技能考核方式的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自覺性必然被充分調動。本教材是天津財經大學理工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系全體教師心血的結晶,是在原經濟信息管理系趙乃真教授的幫助下,在校長張嘉興、高正平的親切關懷與大力支持下,以及教務處張云處長、陳金艷處長的親自幫助下才誕生出來的。在這里,我謹代表編寫組的每一位教師,對關心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領導與廣大師生表示衷心的感謝!正是由于他們的支持,才使我們的工作走在了全國高校的改革前列。本書由華斌教授與金鐘主編,張彥鈴副教授、張卉、張磊、陳釩、趙富強老師參加了相應章節(jié)的編寫工作,吳諾老師負責了全書的編輯與排版工作。對于他們的努力,本人致以真誠的謝意!由于時間倉促,水平限制,書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與欠妥之處。希望廣大同學與老師不吝賜教,及時指正,使我們的教材在正式出版后能夠受到更多同行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