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引 論
一 產生《文心雕龍》的歷史條件
二 劉勰的生平和思想
三 《文心雕龍》的總論及其理論體系
四 論文敘筆——對前人創(chuàng)作經驗的總結
五 創(chuàng)作論
(一)割情析采
(二)創(chuàng)作論的總綱
(三)摛神性——藝術構思和藝術風格
(四)圖風勢——對作品總的要求和具體要求
(五)苞會通——從《通變》到《附會》
(六)閱聲字——從《聲律》到《練字》
(七)《總術》——創(chuàng)作論的總結
六 批評論
結 語
譯 注
一 原 道
二 征 圣
三 宗 經
四 正 緯
五 辨 騷
六 明 詩
七 樂 府
八 詮 賦
九 頌 贊
十 祝 盟
十一 銘 箴
十二 誄 碑
十三 哀 弔
十四 雜 文
十五 諧 隱
十六 史 傳
十七 諸 子
十八 論 說
十九 詔 策
二十 檄 移
二一 封 禪
二二 章 表
二三 奏 啟
二四 議 對
二五 書 記
二六 神 思
二七 體 性
二八 風 骨
二九 通 變
三十 定 勢
三一 情 采
三二 熔 裁
三三 聲 律
三四 章 句
三五 麗 辭
三六 比 興
三七 夸 飾
三八 事 類
三九 練 字
四十 隱 秀
四一 指 瑕
四二 養(yǎng) 氣
四三 附 會
四四 總 術
四五 時 序
四六 物 色
四七 才 略
四八 知 音
四九 程 器
五十 序 志
附: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