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冬間,薛冰與作者談起這本書的事,說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有意刊印這樣一套書,談江南城市的歷史和文化,每本一個城市,文字不必多,也未必有體系,并由書衣坊主人朱贏椿來做它的設計。設想先印四本,他的南京,陳子善的上海,韋明鏵的揚州,蘇州一本則交給作者。這正像是玩牌,幾位的牌技雖然有高下,但打的路子差不多,也就玩得起來,如果“三缺一” ,實在會讓別人掃興的,因此,作者也就不避濫竽充數之嫌,答應下來。元旦以后,作者每天抽點時間做這件事,先將篇目編定,然后再將文章作了一些修改,還新寫了一篇小序,前后大概用了二十天。近六七年來,作者比較多地關心蘇州的事,編了些書,也寫了些書,去年還不自量力地點校、整理了一些蘇州地方歷史文獻。做點校、整理的事,一方面,表明作者對目前蘇州文化研究現狀的不滿意,認為應該構建一個文獻基礎;另一方面,也為自己更多更深地了解蘇州,找到了一條途徑。書讀得越多,越覺得蘇州文化的博大精深,越覺得過去對它的研究或描述是如何淺陋了。這也讓作者感到有點畏懼,似乎應該歇一歇,好好想一想了。本書中最早的一篇,寫于一九七九年,二十五年后重讀,自己也笑出聲音來。故這次的修改,主要是梳理文字,核對史料,并將內容相近的“合并同類項”,編成一組,有的還重擬了篇名。這固然不是對寫作應有的態(tài)度,但為了稍梢掩飾自己的幼稚,不得不取如此的下策,好在作者的寫,終究不是什么“名山事業(yè)”,所以也就不在乎什么了。 本書是城市文化叢書系列之一。蘇州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建城二千五百年來,它仍在原來的版圖上巍然屹立,這是世界城市史上的奇跡,在漫長的歲月里,它經濟繁榮、風物清嘉、文化昌盛、人才輩出,城市風貌獨特而壯觀,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本書就向你描述蘇州的風物人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