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保甲制度研究》一書即將出版與讀者見面,辛苦多年終于有了成果,我們萬分高興 。本書第一章對民國時期保甲制度淵源進行了縱向考察,敘述了保甲制度在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萌生。隋唐和兩宋時期的確立,元明清時期的發(fā)展以及清進末年的廢止過程。本書第一章在敘述中國古代保甲制度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提出,保甲制度在中國歷中上可以說是持續(xù)時間最長,推行朝代最多的基層政權的組織形式。第二章則是對民國時期保甲制度的復興原因和民國時期保甲制度在全國各省市推行的概況進行橫向探討。本章認為保甲制度在經歷了清朝末期和民國初年的廢棄之后,卻在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重新復活,其根本原因是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體地位的封建經濟基礎在經歷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近百年的時間后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第三章、第四章是個案分析,即對民國時期可以說是國民黨保甲制度的集大成者的四川保甲制度和民國時期在全國城市中具有典型意義的重慶市保甲制度進行研究。因為抗戰(zhàn)時期,四川是全國抗戰(zhàn)的大后方,被國民黨蔣介石認為是民族復興的根據地;重慶則是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的戰(zhàn)時首都,所以兩地的保甲制度對民國時期保甲制度的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本書這兩章分別敘述和探討了當時四川和重慶保甲制度的編查過程、不同時期所表現(xiàn)的特點、編查程序以及這兩地保甲制度的職能和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