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漢學研究》的轉捩點。從這一集起,《漢學研究》的版式變了,封面設計和裝幀以及用紙都有改觀,人們可以從視覺上感到它的莊重和高雅。當然,《漢學研究》的變化不僅外在形式,更在于它的內容和品格。精心策劃和編輯是《漢學研究》變化的關鍵?!稘h學研究》其面要更廣,其文要更精,內涵要更深,除了漢學史料的積累,尤其在漢學研究的理論層面進一步加強。從古至今,承載漢學歷史的各種語言的著作和文章浩如煙海。有的漢學家對中國文化的研究甚為深入精到,他們的理論見解實是難得的“他山之石”。但是,對于那些誤讀和曲解中國文化的“理論”也不能輕信?!稘h學研究》的任務之一就是“選擇”,我們要努力把精華與糟粕區(qū)分開來,使真正的學術之火照亮我們的視野。這一集是北京語言大學漢學研究所和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合辦之最后一集。非常感謝澳門理工學院以李向玉院長為首的理事會和中西文化研究所對《漢學研究》的真誠支持,這種寶貴的支持使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成為漢學強襁褓和在其發(fā)展史上無意中起著重要作用的澳門與國外治學家及國內治學研究者聯系了起來。這個聯系具有國際意義和重大的學術價值。很明顯,國際化的澳門將是漢學和漢學研究逐步走物質財富前發(fā)展的重要橋梁和驛站。另外,從這一集起,中華書局治學編輯室在《治學研究》的編輯和出版方面將肩負更多的責任,通過主編和責編縝密審慎的編輯工作,《漢學研究》將會顯示出一種更為青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