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立題,得到了李喬女士的熱情支持,她創(chuàng)意專著選名《時間雕塑》。這個名稱體現(xiàn)了其科學主題是時間,又表明它是時間和空間、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體,并步入了科學與藝術創(chuàng)造的詩意領域。這個選名得到了包括許多讀者在內的普遍認同和贊賞。本書共分三篇,前兩篇為正文,共十六章,第三篇是附錄。第一篇為綜述,有五章。第三章體現(xiàn)了本書的重要特色。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書重點之一,也是本書的一個亮點,它包含了本書的創(chuàng)意內容。第六章至第十六章為本書第二篇,本篇向讀者全面和系統(tǒng)地介紹了15種類型、近60種造型的“時間雕塑”的原理、結構、設計、安裝和調試。本書第三篇是附錄,附錄一至附錄三提供了380多幅古今中外“時間雕塑”和22幅“時間雕塑”模型的彩色圖片和照片。這400多幅彩色圖片全面反映了“時間雕塑”的科學內涵、藝術品位及其景觀價值,這是國內外任何一本日晷專著無法與之相比的,是本書的又一個亮點。附錄四收集了我國34個省、市、自治區(qū)和特別行政區(qū)縣以上城市共2 438組緯度、經度和經度改正數據,我國任何一位愛好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經緯度位置,進行日晷設計、制作和安裝以及利用日晷舉辦觀測和科普活動。本書的撰寫,由王德昌主持。張建衛(wèi)負責第二章以及第一章、第二篇和第三篇的部分內容,王德昌負責其他章節(jié)以及全書統(tǒng)稿、校訂以及其他必須做的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