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以公路雙連拱隧道綜合修建技術研究的內容為基本素材,將作者近年來在此領域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全書共分四篇。第一篇介紹了公路雙連拱隧道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第二篇講述了關于公路雙連拱隧道的研究;第三篇講述了公路雙連拱隧道的適應性;第四篇講述了公路雙連拱隧道設計施工實例。為了便于讀者充分認識公路雙連拱隧道的特性,本書還對雙向4車道雙連拱隧道與雙向6車道雙連拱隧道、單向4車道大斷面隧道及小凈距隧道進行了比較研究。 本書可供從事隧道建設的科技人員使用,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隧道專業(yè)師生的參考書。 前言 我國在高速公路的建設中,遇到隧道問題時,以前主要采用雙洞分離式方案修建,在此方面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在特殊地質及地形條件的地區(qū),從線橋隧銜接方式、總體路線線形、工程造價等因素綜合考慮,雙洞分離式方案往往受到較大局限。為獲得良好的技術經濟效果,連拱隧道方案則成為重要的可選方案,在許多場合已成為首選方案。目前在四川、重慶、云南、廣東、貴州、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市已建、在建和擬建的高速公路中大量采用了連拱隧道方案,如浙江省金(華)麗(水)溫(州)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主要在地質及地形條件十分復雜的山嶺重丘區(qū)通過,為獲得良好的技術經濟效果,大量采用了連拱隧道方案,在總長90余公里的線路中,連拱隧道達到20座。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進一步發(fā)展,連拱隧道的數量還將會大量增加。 但連拱隧道因其結構的特殊性和設計施工技術的復雜性,在支護結構參數設計、施工開挖方法、監(jiān)控量測方法與基準、防排水措施、襯砌結構的長期安全性等諸多方面存在尚未徹底解決的技術問題。加之我國目前缺乏可借鑒的成熟設計、施工經驗,已建成的很多連拱隧道在施工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開挖過程中圍巖坍塌,以及已修筑的襯砌產生大面積裂縫、襯砌接頭處嚴重漏水等問題。基于這一背景,以2001~2003年間著者主持參加的浙江省交通廳科技項目:連拱公路隧道綜合修建技術研究的內容為基本素材,將著者近年來在此領域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整理,并參考引用了部分國內外的工程實例,寫成此書以供國內同行參考。由于本書的工程實例大多在2004年前建成,所以本書中為了一致,都統(tǒng)一采用了舊規(guī)范《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JTJ 026:90)的圍巖分類方式。本書按公路雙連拱隧道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公路雙連拱隧道研究、公路雙連拱隧道適應性和公路雙連拱隧道設計施工實例四個部分編排。為便于充分認識公路雙連拱隧道的特性,著者特意進行了雙向4車道雙連拱隧道與雙向6車道雙連拱隧道、單向4車道大斷面隧道及小凈距隧道的比較研究,并將這些研究成果較系統(tǒng)地反映在本書的各個部分。 鑒于著者的水平和認識的局限性,對書中出現(xiàn)的不妥乃至謬誤之處望同行批評指正。著者聯(lián)系方式:成都市二環(huán)路北一段111號,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地下工程系何川(收),郵編610031,Tel:028-87601932,F(xiàn)ax:028-87603021,E-mail:chuanhe21@sina.com。 著者 2005年12月 于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