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繪畫五代南唐山水畫家(荊浩、關仝、董源)

五代南唐山水畫家(荊浩、關仝、董源)

五代南唐山水畫家(荊浩、關仝、董源)

定 價:¥10.00

作 者: 鄧嘉德 主編
出版社: 四川美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畫譜/畫冊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1013928 出版時間: 1998-02-01 包裝: 銅版紙
開本: 大16開 頁數(shù): 1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荊浩,河內沁水(今山西省沁水縣)人。中國五代后梁畫家,字浩然,河內沁水(今山西省沁水縣)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于9世紀至10世紀上半葉。荊浩工詩文,通經史。因唐末、五代中原一帶戰(zhàn)亂頻繁,政局動蕩,他遂絕意仕進,隱居于太行山的洪谷,自號洪谷子。據(jù)其所著《筆法記》記載,太行山洪谷深處,風景佳勝,有無數(shù)的古松“掛岸盤溪、披苔裂石”,使他為之驚異,遂攜帶紙筆,進行寫生,“凡數(shù)萬本,方如其真”。可見他擅長畫山水樹石,是與他隱居深山的生活和師法造化的藝術實踐分不開的。他也能畫壁畫,據(jù)北宋劉道醇《五代名畫補遺》記載,他還曾在后梁的京城(今河南省開封市)雙林寺院畫過寶陀落伽山觀自在菩薩一壁,頗受稱譽。荊浩對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將唐代出現(xiàn)的“水暈墨章”畫法進一步推向成熟。他總結了唐代山水畫的筆墨得失,認為李思訓大虧墨彩;吳道子筆勝于像,亦恨無墨;項容用墨獨得玄門,用筆全無其骨;只有張璪筆墨積微,真思卓然,不貴五彩,得到他的肯定。荊浩在山水畫的師承上不只取法張璪,同時亦在吳道子與項容等人的筆墨得失之間,舍短用長,加以發(fā)展,自謂:“吳道子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將采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筆法記》)。他的山水畫已經開始達到筆墨兩得,皴染兼?zhèn)洌瑯酥局袊剿嫷囊淮未笸黄?。他所作的全景式山水畫更為豐富生動,其特點是在畫幅的主要部位安排氣勢雄渾的主峰,在其他中景和近景部位則布置喬窠雜植,溪泉坡岸,并點綴村樓橋杓,間或穿插人物活動,使得一幅畫境界雄闊,景物逼真和構圖完整。荊浩的這種全景式山水畫,奠定了稍后由關仝、李成、范寬等人加以完成的全景山水畫的格局,推動了山水畫走向空前未有的全盛期。他那表現(xiàn)北方山形特點的“云中山頂,四面峻厚”的雄偉風格,對于北宋前期山水畫的發(fā)展產生了極大影響。歷代評論家對他的藝術成就極為推崇,元代湯垕在《畫鑒》中將其稱為“唐末之冠”。荊浩的山水畫傳世作品僅有《匡廬圖》。畫上宋人原題為“荊浩真跡神品”。后因元代柯九思在畫上題詩,發(fā)揮想像,其中有“瀑流飛下三千尺,寫出廬山五老峰”之句,此后鑒藏家遂徑以“匡廬”命之,實則未必是作者原意。據(jù)宋人記載,荊浩曾撰有《山水訣》1卷,為宮廷秘閣所藏?,F(xiàn)今流傳的《筆法記》(宋代陳振孫《書錄解題》中稱此文為《山水受筆法》,明代王世貞編《王氏畫苑》中又注明“一名《畫山水錄》)一直相傳為荊浩所著。關仝,(約890-960后)五代后梁畫家。是五代后梁山水大畫家荊浩的弟子,陜西長安人。畫史上荊關被并稱為北派山水畫耆宿。仝-作同,-名穜,又作童。尤擅表現(xiàn)關河氣勢,石體堅凝,山峰峭拔,雜木豐茂,有枝無干,時稱“關家山水”。后人稱其與荊浩為“荊關”,與李成、范寬,并為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主要流派代表。存世《山溪待渡》、《關山行旅》等圖,相傳均為其作品。關仝山水多畫黃河中游地區(qū)的巍峰林巒,時而也描繪村居野渡、漁市山驛等生活場景,別具情趣。皴法嚴實而勁健,力現(xiàn)山崖與林木的堅實形質;畫樹則有枝無干,觀后如臨絕壁荒林,唯獨不見人物,據(jù)說他不擅人物。在北宋水墨山水中也算獨特一家。關仝的山水畫在構圖上繼承了荊浩全景式大山大水的格局:“坐突巍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而又峰谷蒼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遠,磴道邈絕,橋彴村堡,杳漠皆備?!睆谋彼巍段宕嬔a遺》上所描述,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北方山水的雄偉氣勢,其間又不乏細節(jié)安排的豐富性。對關仝的畫風特色概括得最準確的是北宋的《圖畫見聞志》,其中有“石體堅凝,雜木豐茂,臺閣古雅,人物幽閑者,關氏之風也”等句?!蛾P山行旅圖》同樣是主峰高聳,氣勢奪人。山中云氣繚繞,中間有古寺隱現(xiàn),谷中流水潺湲,板橋山道,村落茅店,旅客往來,雜以寒林雞犬,極富生活氣息。五代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正是抓住自然山水這一特質,創(chuàng)造了大地山川雄偉壯麗而又富于人情味的景象,這種偉大的記錄,正是古代山水畫史的一個進步。這一繪畫特色在關仝之后的一位山水畫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一書中,已說得十分具體:“山之樓觀,以標勝概;山之林木映蔽,以分遠近;山之溪谷斷續(xù),以分淺深;水之津渡橋梁,以足人事;水之漁艇釣竿,以足人意?!庇捎陉P仝與同時代其他山水畫高手對山水審美內涵的開拓,他們親臨踏勘,通過艱苦跋涉,面對自然的寫生和加工后的概括提煉,才使這種類型的全景山水畫風得以確立,并走向成熟。這幅作品在風格上完全代表了關仝石體堅凝、雜術豐茂的特色。在山石皴法上,以釘頭筆型參以點子和短線條,硬勾密斫,筆法謹嚴,中鋒和側鋒并用,反復皴擦,最后用淡墨漬染,被形容為“刮鐵”式效果,山體凹凸分明,而又和諧統(tǒng)一。如米芾所說“關同粗山”,“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這是一種粗壯之美。畫樹喜以夾葉、墨樹相間,以濃襯淡,層次分明。樹木多是有枝無干,筆跡勁利。米芾認為這是吸收了唐代畢宏的畫法。山頭則多以墨點代樹,形成雜木豐茂的效果。董源,(?-962)五代南唐杰出畫家。字叔達。鐘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亦作江南人。原為南唐畫院畫家,后入宋。南唐時,曾任后苑副使,故號“董北苑”。工山水,早年學李思訓,亦師王維。擅畫秋嵐遠景,多描寫江南真境,不作奇峭的筆墨,兼畫龍水、鐘馗,無不臻妙。所寫風雨溪谷、煙云晦明、千巖萬壑、山石瀧水、使人遐想。其畫山手法,用筆多細長圓潤,形似披麻,水用紋,樹木多亭直,樹葉多用單筆、夾筆、皴法滲軟,下有沙地,用淡墨掃,用破式渲染,輔以點苔,充分階段表現(xiàn)出南方山水風景秀潤多姿。

作者簡介

暫缺《五代南唐山水畫家(荊浩、關仝、董源)》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暫缺《五代南唐山水畫家(荊浩、關仝、董源)》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