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網(wǎng)絡與數(shù)據(jù)通信網(wǎng)絡協(xié)議HNC理論導論(概念層次網(wǎng)絡)

HNC理論導論(概念層次網(wǎng)絡)

HNC理論導論(概念層次網(wǎng)絡)

定 價:¥68.00

作 者: 苗傳江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2098683 出版時間: 2005-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對HNC理論基本內(nèi)容的講解和闡釋。 HNC是英文Hierarchical Network of Concepts(概念層次網(wǎng)絡)的縮寫,HNC理論是一個關于自然語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的理論體系,它以概念聯(lián)想脈絡為主線,建立了一種表述和處理自然語言的新模式,這一模式不但能應用于自然語言的計算機理解處理,如機器翻譯、智能檢索、自動文摘、人機對話等領域,而且對自然語言研究的其他許多方面,如語言本體研究、語言認知研究等,都富有啟發(fā)意義。HNC是由中國人創(chuàng)立的新的語言理論,問世10年來,逐漸得到學界的普遍關注和認同,而且它的理論和技術已經(jīng)在語言研究和語言信息處理系統(tǒng)及產(chǎn)品的研發(fā)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本書以HNC的創(chuàng)立者黃曾陽先生的專著《HNC(概念層次網(wǎng)絡)理論——計算機理解語言研究的新思路》(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為基礎,對HNC在理論、技術和知識庫建設三個方面的要點與特色進行了全面而系統(tǒng)的闡釋,是學習、研究和應用HNC理論的教程性著作。 本書共十五章,分上下兩篇,前五章是上篇,后十章是下篇。上篇各章分別闡釋HNC五個方面的基本內(nèi)容:(1)語義網(wǎng)絡;(2)概念表述模式;(3)語句表述模式;(4)知識庫建設;(5)語言理解處理技術,由這五個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到HNC的全貌。下篇的重點是闡釋各種句類(句子的語義類型)的基本內(nèi)涵及其句類知識。作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一個分支,自然語言理解的關鍵是知識的表示、獲取和運用,句類和句類知識是HNC知識體系的基本依托和綱領,是對自然語言進行理解處理所需要的關鍵知識,它們是HNC理論和技術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 本書適用于自然語言理解、語言學、語言信息處理、人工智能、認知科學等專業(yè)領域的研究者、開發(fā)者和學習者,以及其他對自然語言方面的科學問題感興趣的讀者。

作者簡介

暫缺《HNC理論導論(概念層次網(wǎng)絡)》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致謝
緒論
上 篇
第1章語義網(wǎng)絡——概念基元和聯(lián)想脈絡
第2章概念表述模式——局部聯(lián)想脈絡
第3章語句表述模式——全局聯(lián)想脈絡
第4章知識庫建設——知識表示體系
第5章句類分析系統(tǒng)——語言理解技術
下 篇
第6章句類知識總論
第7章作用句的句類知識
第8章效應句的句類知識
第9章過程句的句類知識
第10章轉移句的句類知識
第11章關系句的句類知識
第12章狀態(tài)句的句類知識
第13章判斷句的句類知識
第14章混合句的句類知識
第15章句類知識的應用
附錄(1~5)
索引
參考文獻

前言
致謝
緒論
0.1 HNC的目標
0.2 HNC的進展和基本內(nèi)容
0.3 本書的內(nèi)容和安排
上 篇
第1章 語義網(wǎng)絡——概念基元和聯(lián)想脈絡·
1.1 抽象概念和具體概念
1.2 抽象概念的三大語義網(wǎng)絡
1.2.1 基本概念語義網(wǎng)絡
1.2.2基元概念語義網(wǎng)絡
1.2.3 邏輯概念語義網(wǎng)絡
1.3 語義網(wǎng)絡的基本特征
1.4語義網(wǎng)絡的設計思想及其來源
1.5其他語義網(wǎng)絡
1.5.1綜合概念
1.5.2 語習概念
1.5.3 物化的基本概念
1.5.4人化的基本概念
1.5.5基本物概念
小結
導讀
第2章 概念表述模式——局部聯(lián)想脈絡
2.1概念的一般表達式
2.2五元組和概念矩陣
2.3概念的高層、中層和底層
2.4概念的對比性、對偶性和包含性(中層層次符號)
2.5本體層和掛靠層
2.6概念的組合結構
2.6.1作用效應類組合
2.6.2對象內(nèi)容類組合
2.6.3邏輯類組合
2.6.4語法類組合
2.6.5關于組合結構的補充說明
小結
導讀
第3章 語句表述模式——全局聯(lián)想脈絡
3.1 句類
3.2 語義塊
3.3 語義塊是句類的函數(shù)
3.4句類表示式和句類代碼
3.4.1 基本句類
3.4.2 混合句類
3.4.3 復合句類
3.5輔語義塊及兩可語義塊
3.5.1 輔語義塊
3.5.2兩可語義塊
3.6 句類知識
3.6.1語句格式知識
3.6.2語義塊構成知識
3.6.3語義塊分離
3.6.4句蛻和塊擴
3.6.5語義塊之間的概念關聯(lián)知識
3.6.6 句類轉換和語義塊變換知識
3.7再談語義塊和句類
3.7.1 語義塊概念提出的必要性.
3.7.2語義塊與句子成分
3.7.3語義塊與格
3.7.4 句類是語句的深層結構
小結
導讀
第4章 知識庫建設——知識表示體系
4.1 知識庫建設的根本原則
4.2 HNC知識庫系統(tǒng)
4.3概念知識庫
4.3.1 概念節(jié)點知識庫
4.3.2句類知識庫
4.3.3概念關聯(lián)知識庫
4.4漢語詞語知識庫
4.4.1 概念類別
4.4.2 HNC符號
4.4.3 句類代碼
4.4.4語句格式知識
4.4.5廣義對象語義塊知識
4.4.6特征語義塊知識
4.4.7 角色知識
4.4.8其他知識項
4.5 知識庫建設的若干問題
小結
導讀
第5章 句類分析系統(tǒng)——語言理解技術
5.1 HNC理解處理系統(tǒng)的基本框架
5.2 預處理
5.3 語義塊感知和句類假設
5.3.1語義塊感知
5.3.2 句類假設
5.4 句類檢驗
5.5語義塊構成分析
5.6句類分析系統(tǒng)的其他模塊
5.6.1 隱知識揭示
5.6.2 語境生成
5.6.3新詞偽詞辨識
5.6.4 短時記憶
5.7句類分析例析
5.8關于語義距離及其計算
5.9 句類分析系統(tǒng)的輸出結果及其應用
小結
導讀
下 篇
第6章 句類知識總論
6.1 關于句類知識的若干問題
6.1.1 句類知識的系統(tǒng)與層次
6.1.2句類知識的語種個性
6.1.3 句類知識的獲取
6.1.4句類知識與句類分析
6.1.5句類知識的應用
6.2句類知識通則
6.2.1關于語句格式
6.2.2關于語義塊構成
6.2.3關于輔語義塊的位置
6.2.4關于要素句蛻
6.2.5關于無特征語義塊句類
第7章 作用句的句類知識
7.1基本作用句
7.2作用效應句
7.3 承受句
11.3擴展關系句
第12章 狀態(tài)旬的旬類知識
12.1 一般狀態(tài)句和基本狀態(tài)句
12.2換位狀態(tài)句
12.3簡明狀態(tài)句
第13章 判斷句的句類知識
13.1 一般判斷句
13.2基本判斷句
13.2.1是否判斷句
13.2.2存在判斷句
13.2.3 比較判斷句
13.2.4簡明勢態(tài)句
第14章 混合句的句類知識
14.1 廣義作用句的混合
14.1.1 信息轉移一作用效應句
14.1.2反應一信息轉移句
14.1.3關系一反應句
14.1.4關系一作用句
14.1.5作用一替代句
14.1.6作用一特殊承受句
14.1.7 作用反應一后續(xù)反應句
14.2廣義效應句的混合
14.3廣義作用句與廣義效應句的混合
14.3.1效應一作用句
14.3.2反應一狀態(tài)句
14.3.3作用一雙對象效應句
14.3.4信息轉移一效應句
第15章 句類知識的應用
15.1 在多動詞處理中的應用
15.2 在專名識別中的應用
附錄1 語義網(wǎng)絡概念節(jié)點表
附錄2 基本句類代碼和表示式
附錄3 語句格式代碼和表示式
附錄4基本句類和常見混合句類例句
附錄5概念和語句表示符號一覽
索引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