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山西卷》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在廣泛收集自古至今氣象災害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尊重史實,存真求實,力求客觀、科學、翔實、全面地記述山西古今氣象災害情況,為氣象災害研究、指導防災減災和規(guī)劃社會經濟發(fā)展提供科學的史料依據。本卷書上溯古代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氣象災害,下限斷至公元2000年底。氣象災害資料的收集范圍包括古代的、近代的、現代的各類志書、史書、圖書、檔案、年鑒和氣象記錄報表、氣象科技成果,以及農業(yè)、水利、林業(yè)、民政等有關部門的氣象災情資料,史料豐富、翔實、時間跨度長(約3600年)。為使氣象災害資料更具真實性、可靠性,便于讀者利用、研究、考證,在每個條目后,均附有資料來源。本卷書橫排災害,縱述史實。設章、節(jié)、目三級層次和《附錄》。卷首撰寫“緒論”,每章之前撰寫“概述”。全書以文字為主,輔之圖、表、照片。本卷書記事文體,近代、現代氣象災害條目按現代漢語(語文體)記述;古代氣象災害條目按原文列入。四、本卷書氣候圖均采用1971年至2000年標準氣候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