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經濟漸趨突出的時代,知識在社會經濟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和重視。知識產權法作為調整主要基于知識產權的取得、擁有、移轉及保護等而發(fā)生的一些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其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所占的地位日趨重要,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推動技術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基本法律制度。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法律文件——《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議》(TRIPs協(xié)議)對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提出了全面的保護要求,確立了具體的保護標準,尤其對知識產權的執(zhí)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如何運用審判職能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進步、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并適應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需要,就成為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初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在立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司法實踐方面,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由于知識產權在我國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知識產權制度建立和發(fā)展的時間較短,因此,立法的粗疏和司法實踐經驗的相對欠缺在所難免。知識產權保護客體的多樣性及其自身的特殊性、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涉及較強的專業(yè)技術性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xiàn),這使得涉及知識產權糾紛的民事訴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實體法律適用更具復雜性和難度。因此,不斷加強知識產權理論與實務方面的研究,從活生生的實例中及時總結司法實踐中的經驗和不足,不斷地為理論研究和立法提供素材,就成為許多學者和知識產權法官們共同關注的課題。正是基于多方面的考慮,安徽法院系統(tǒng)的法官們對走過的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歷程進行了認真的回顧和總結,編寫了這本《法官解析知識產權案例》,以案說法,力圖從一個側面反映我省知識產權審判的現(xiàn)狀和水平,展示我們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本書精心選取的45個案例是我省法院十多年來業(yè)已審結的一、二審知識產權案件,涉及著作權(包括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技術合同以及反不正當競爭等多種類型的知識產權糾紛。其中,有的案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新穎性,所涉及的法律適用問題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如蕪湖市傻子瓜子總廠與安徽省傻子經濟發(fā)展有限公司確認“傻子”注冊商標使用權糾紛案、杭州民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與江西南昌桑海制藥廠“21金維他”注冊商標專用權侵權糾紛案、寧業(yè)高、寧業(yè)龍、寧耘與孫燕舟、丁曉禾、新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歷史小說《絕代才女上官婉兒》著作權侵權糾紛案、浙江小家伙食品有限公司、潘篤華與張德芝專利侵權糾紛案等,都是有一定影響的案件。本書以案成篇,每篇的基本結構是:當事人及其訴訟地位、案情簡介、起訴與答辯、一審判決要旨及結果、上訴與答辯、二審判決要旨及結果、評析。案件的審理過程由此一覽無遺,法官的認識和說理盡現(xiàn)讀者。每篇解析都是依據這些案件生效的裁判文書并基本上由主審法官親自撰寫,對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適用以及理論和實務方面的問題進行歸納、梳理和解析,具有真實性、實用性和一定的權威性。本書的主要特點是忠實案件審理過程中一、二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判決理由、適用的法律和處理結果,通過對辦結的案件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總結,概括出處理類似案件的一般思考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努力使法律實踐向一般理論方面提升,實現(xiàn)個案與法律規(guī)定和法學原理的結合。從理論和司法實踐的角度對知識產權案件審判中的典型問題進行探討,力爭使本書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具有較強的實務性和可操作性。除對案例的解析之外,本書所選登的十余份司法裁判文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體現(xiàn)了近年來我省司法文書改革的嘗試和成果。安徽法院系統(tǒng)在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方面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與知識產權案件數量較多的兄弟省、市法院相比還顯得不足,需要不斷向專家學者和同行們學習請教。本書所選案例的處理結果及本書作者的一些觀點難免存在不妥甚或舛誤之處,有待同行和學者們的檢閱、批評和指正。我們將緊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永葆虛心學習、努力進取的精神,積極探索審判實踐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繼續(xù)為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準、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立法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