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約作于楚懷王時期屈原遭讒被疏之時,是《楚辭》中最具典范性、影響也最大的作品。這是一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和高度藝術性的長篇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基石,被后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并籍此成為當之無愧的“騷體”始祖,從此而后,“騷體”成為楚辭體文學的代稱,“騷人”“騷客”也成為文人墨客的代稱。著名詩人林庚先生這樣評價屈原和他的《離騷》:“先秦時代在文化上……統(tǒng)一為屈原這樣一個典型的民族詩人,集中為《離騷》這樣一個典型的詩歌。”則見屈原和《離騷》代表和集中了整個先秦時代是時代精神的象征。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與紀念,與屈原杰出的藝術成就和不朽的人格精神密不可分。即使對屈原有所批評的漢代大儒揚雄,在讀完屈原的詩歌后也不禁悲從中來,泫然泣下,認為屈原的人格精神“如玉如瑩,爰變丹青”,光耀百世。李白則在《江上吟》中說:“屈平詞賦懸日月”,盛贊他的詩歌可與日月同光輝。一代文學大師魯迅為《離騷》等詩一直深有感佩,稱贊其詩“逸響偉乎,卓絕一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