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的歷史上,文廷式是個被歷史塵煙淹沒了的,同時又是一個堪稱 “重量級”的人物: 他是光緒皇帝親擢的朝廷命官,做過珍妃的老師、與歷史上這位多才而又充滿悲劇色彩的女子,因此有了一種特殊的關系。 作為“后清流”的代表,主戰(zhàn)派的中堅,他無所顧忌。大膽犯上。彈劾李鴻章,反對簽約割讓臺灣,組織“強學會”,推動“公車上書”。成為后黨的眼中釘。被慈禧罷官,永不復用。甚至對他“可就地正法”與通輯孫中山的密折同一天發(fā)出。 作為一個甚享時譽的晚清四大詞家之一。其詞風遠繼蘇辛。近接陳維崧,成為清代豪放詞的大師。同時,他還是精通經、玄、宋元儒學、文史的大家,被譽為“有清元儒,東海先覺”。將亦儒亦俠亦風流的文廷式與宋朝末年的文天祥相比??砂l(fā)現(xiàn)他們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處在朝代國勢衰微、外族侵略的危難時期,胸懷大志,長于詩文,青年入仕和受當朝重用,不畏權勢和強暴,敢于斗爭;命運多舛,壯志未酬,英年早逝。然而他們身后的狀況卻差別很大,文天祥是家喻戶曉,名垂青史,享譽中外的民族英雄,而文廷式則幾乎是默默無聞,甚至成為有爭議的人物。何以如此,歷史在這里徘徊,歷史在這里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