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特點在于:第一,對藝術效果的描述和對效果的追根探源性分析緊密結合。這個特點,與我為了圓滿回答如前所述的那位行家所提的問題,深化了對文本分析的認識密不可分。第二,更多地將藝術效果置放在文學史、文學思潮等文本之外的視野中加以考察。這是與前一本書不同的。這個特點形成的原因在于,《外國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分析的對象畢竟不是母語文本,在思潮、文學史等更加開闊的視野中分析的難度比較大。而這次轉向中國現(xiàn)代經典小說的文本分析,則自由和自如得多。事實是,在文學史的視野上考量和分析,并沒有束縛思維,反而產生了參照點。第三,注重中國文化典籍為小說藝術提供的豐厚互文性基礎,將之既作為關注的重點又作為分析的主要路徑。第四,本書的編排體例,依然遵循〈外國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按照作品發(fā)表先后順序的原則編排,意在文學作品一旦產生,就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還在于這樣的編排,作品仿佛一顆顆珍珠,被穿在一根時間的金線上,經受時光的考驗,歷久而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