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作家有病,例如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癲癇,契訶夫的肺結核,杜勃洛留波夫的瘰疬,李賀與子規(guī)(日本俳句詩人)的喀血與夭亡,杰克·倫敦、海明威、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的自殺等。還有一些作家的疾病沒有這樣眾所周知,他們的疾患更多在精神方面,盡管他們可能是很有成就的作家,但是一讀他們的作品,那種偏執(zhí),那種自戀自吹自我膨脹,那種迫害狂,那種抑郁加躁狂的無可控制,那種神經兮兮和白晝見鬼,都令人嗟嘆。這里邊確實有天才,生老病死的苦痛需要通過這些作家的手生發(fā)成花花果果,不能因為疾患就忽視他們的天才。但也無法因天才就不敢正視他們的疾患。 我也希望作家中有真正的醫(yī)生,而不僅是有過成名前行醫(yī)的記錄。疾患越多,對醫(yī)生的期待就越大。 咱們這里有一個畢淑敏。解放軍的衛(wèi)生員。醫(yī)科大學生。內科主任。小說與散文家。心理學碩士。心理咨詢專家。從小的好學生,好孩子,不那么另類,而是符合主流價值的有為者。 醫(yī)學是科學。醫(yī)術是高科技。醫(yī)心是天使的心,菩薩的心,濟世救危,助弱扶傷,楊枝凈水,慈悲為懷,愛心是主干,責任是永久,使命是奉獻。小說與散文是人的故事和情感,體貼入微,心界萬象,人生經驗,苦辣酸甜,再加生花的妙筆,成精成色的語言。 心理咨詢是新興產業(yè),是人的悲哀與軟弱的證明。生活越是復雜,社會越是精密,節(jié)奏越是緊急,競爭越是激烈,心理的負擔就越多,就越需要醫(yī)生的專業(yè),更需要醫(yī)生的撫慰、疏浚與理解。 讀了畢淑敏著的《愛怕什么》,你覺得這些它都有了。它減輕你的痛苦,雖然時下興的是絞緊你的肉和心。它開闊你的心胸,雖然時下興的是鼻子底下與臍下三寸那點事死纏不休。它寫得細膩而又曉暢,雖然時下興的是故作艱深。她拳拳而又眷眷,雖然時下興的是惡毒與殘酷的刺激。它合情合理,雖然時下興的是大言爆破。它告訴你一加一還是等于二,雖然時下興的是一加零等于三萬八千八。它娓娓動聽,雖然時下興的是對于閱讀的顛覆。她竭力教給你活得好一點,快樂一點,善良一點,健康一點,光明一點,雖然高燒、病態(tài)、夢囈也是一種吸引眼球的行銷策略。 如果我有親戚朋友,我有孩子,我有孩子的朋友和老師,如果他們都是普通的與正常的人員,我都會推薦他或她讀這本書。至少,在讀一些令人犯病的書之外,也不妨,也應該,也亟須讀一點教人健康的文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