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劉禹錫在《砥石賦并序》中寫過:“霧盡披天,萍開見水”。樸素,又深刻。細讀蘇葵的這本書,大致也會有類似的感受。在工業(yè)化后的世界,人類的進步是很大的。比如窮人變胖了,富人愛瘦了;窮人能進城了,富人愛下鄉(xiāng)了等等。但空氣卻越來越不干凈,淡水越來越緊缺……披天見水越來越成為一種享受。蘇葵的旅行還剛剛開始,她撥霧開萍的事業(yè)還剛開篇。記得四十多年前在山東鄉(xiāng)下讀過俄羅斯作家愛倫堡的一句話:學跳舞越早越好,當作家越晚越好。從這個意義上,她在她自己的行當里還是個豆蔻年華的女孩呢!聽人說,她虛心、好學,和讀者特別是青年球迷的關系不錯。這很重要。另一位歐洲文學家契訶夫說,有出息的作家旅行要坐三等車,買硬座票。這里也是要深入生活、聯(lián)系百姓的意思。聽她自己說,愿做一個樸樸實實的人。這令人高興,告訴她:路還遠,書還多,保留一片童心是好的含蓄。因為至少在祖國和知識面前,人是永遠長不大的。愿世界、祖國、家鄉(xiāng)、親友和自己因你的勞動而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