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應試知識,達到應試要求,是每一位考生都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所有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復習備考的關鍵在于:一是準確判斷和把握考試重點;二是注意將零散知識點系統(tǒng)化,融會貫通,了然于胸。抓住這兩點,就等于找到了復習備考的捷徑。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編寫了本書。本書嚴格按照司法考試大綱要求的考點編寫,針對考試命題,以部門法為分類基礎,對各部門法進行了解析。在各部門法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對每、個部門法的考試情況進行了提綱挈領的綜述。旨在通過宏觀地分析每一個部門法的考試情況,使考生對每一個部門法在考試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有一個整體的了解,讓其明確在考試復習中每一個部門法應當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在復習中做到全面復習又要突出重點。其內容包括對各部門法歷年考試試題分值的分,對考試題型進行總結,并且指出了考試重要知識點在本法中的分布。二、將若干相對分散和凌亂的重點知識有機地、系統(tǒng)地歸納,使之成為較為完整的體系,既在宏觀上把握完整的知識體系,又要對重點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這是本書的核心所在。本部分根據司法考試的考點,將重點內容與法律法規(guī)有機結合,從應試的角度對重點的具體法律制度進行講解,并以此為主線,將重點內容串連起來,做到點面結合。這樣,一是簡化了內容,幫助考生把書讀薄,減輕了復習的負擔;二是突出復習的重,應當說本書所列舉出的內容均屬考試重點;三是有利于考生形成脈絡清晰的基礎知識體系,從宏觀上把握全局。總的來說,本書具有兩個重要的特點:第一,把握考試重點。本書就是將各部門法的重點內容按照一定的體例編排,將法條和重點內容拎出來,并有機結合予以剖析,指出其考點何在、題眼何在、命題角度何在。第二,突破考生的弱點。建立適合司法考試的知識體系對于大多數考生都是比較困難的,即使對于法學科班出身的考生,面對其他非本專業(yè)的其他部門法要建立其科學的知識體系也并非易事。本書在此的意義在于以重點法條為主線將相關內容進行縱橫的串連、歸納,更重要的是將易混淆項全部列舉出來,從而在讀者頭腦中構建起系統(tǒng)的知識點體系。本書的使用方法建議:第一,對于經濟法、商事法、憲法、行政法部分,可徑直閱讀本書,基本無須其他輔導教材。因為這部分的重點內容較為突出,某種意義上具有絕對性,哪些內容要考,哪些內容不考,基本上涇渭分明。根據多年的試題分析可以看出,命題基本上限于某些內容,而其他的內容卻無涉及的機會。因此,對于此部分,閱讀本書對于考生的意義極大。當然,如果時間充裕,亦可閱讀法律條文,以全面熟悉。第二,對于民法、刑法部分,建議考生在通讀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中心編審《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2007年修訂版)和指定必讀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再閱讀本書,本書的意義在于指}I考生把握重點和難點,系統(tǒng)理解相關制度,將知識體系化。因為此部分內容是司法考試的大頭,所謂的重點具有一定的相對性,本書所列舉的重點只能是在考試中占有絕對重要地位的內容以及易忽略、易混淆的內容,等等,所以考生在掌握本書指出的重點以外,對于其他內容也不能完全忽略。第三,對于訴訟法學和仲裁法、律師制度部分,建議考生仔細研讀本書,本書在此的重要意義在于將訴訟法學的零散的知識點串連起來,目的在于讓考生在答題時能做到思考全面,消除盲點?!〉谒模头ɡ韺W、法制史、國際法部分,本書指出了司法考試在本部分的考查重點,但是同樣,其內容相當龐雜和零散,并且時效性強,對于本書沒有提及的內容,考生也不要完全忽略?!〉谖?,2007年司法考試所涉法律文件中熱點為《物權法》、《合伙企業(yè)法》、《企業(yè)破產法》等,建議從頭學起,詳細閱讀本書相關內容及法條,以求準確而有重點地理解把握。概括而言,結合本書的內容特色,本書的使用特點可以概括為:一、階段性,建議考生在備考復習的中后期使用本書;二、指引性,本書宗旨并不在于提供全方位的復習服務,而是指引考生把握重點和難點,幫助考生快速、有效、精確地掌握司法考試必備知識;三、減壓性,書在確??荚囉行缘耐瑫r將復習內容減少到最小,方便考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復習應考;四、權威性,本書是在總結多年的輔導經驗,科學分析歷年的考試試題內在規(guī)律并對2007年司法考試命題預測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往年的此項工作經過了考試真題的檢驗,從而確保了本書的有效和準確。本書的編寫是對考試重點和考生弱點的再次總結和把握,是對以前成果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殊為不易。要感謝去年的眾多讀者對本書所提的意見(這是非常寶貴的)。本說明既是對本書的介紹,也是對考生復習應考的建議,希望能給您一點有益的啟示,更希望本書能幫助您在司法考試中取得成功。最后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的編成,凝聚了京城部分司法考試輔導專家的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大家本著法律人為法律人負責的態(tài)度完成本書。但其中不當之處恐在所難免,讀者在使用本書過程中,如有疑惑,或有批評、建議等,懇請讀者來電來函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