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金融體制曲折突進地經歷了改革,真正把國有商業(yè)銀行變成現代的商業(yè)銀行這場金融體制改革的硬仗終于打了幾場攻堅戰(zhàn)。“外匯儲備注資合理合法”?國有銀行被“賤賣”?質疑聲從未停止過,改革的實踐卻在努力前行。本書以全景記錄的方式回顧了中國金融體制在過去三十年中的改革歷程,其中濃墨重彩地描述了自2003年以來的商業(yè)銀行改革,翔實、客觀地向讀者展示了一次輸不起的實踐,一條布滿荊棘的改革之路。 在1979年之前,中國金融體系經歷了從分散化的體系走向大一統(tǒng)的金融體制的曲折歷程。1979年之后,中國經濟逐步市場化,中國金融業(yè)面臨如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一系列緊迫問題,金融體制改革開始醞釀。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入世等一系列問題更是加快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2004年中國政府動用外匯儲備注資中行建行,2005年交行香港聯(lián)交所上市,2006年中行香港聯(lián)交所上市……作者以多年采訪、報道的積累與觀察,運用翔實的材料,不回避矛盾與爭議,撰寫了這部中國國有銀行的改革史。中國的國有銀行改革能否真正獲得成功?一場脫胎換骨的改造能否換來中國金融體系的新生?對于愿意了解這段改革歷程的讀者來說,確是一本不得不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