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胡同》是為漸漸消失的胡同吟唱的一曲挽歌,他以平實無華卻凝重寫實的鏡頭,呈現(xiàn)胡同底蘊深厚的文化姿態(tài),寫就了胡同骨子里優(yōu)雅氣質的錦繡文章。引領我們從胡同文化中,追尋歷史的深度,丈量時光的距離,觸摸時代風雨的變遷,閱覽書韻墨香的北京文化,感悟北京人輕吟風月,笑看花開花落的閑適恬淡。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多少呢?據文獻記載,在元末熊夢祥撰寫的《析津志輯佚》中,北京當時共有街巷胡同413條,其中29條直接稱為胡同。明代張爵的《京師五城坊巷摘打衙集》記載了1170條街巷,其中有459條胡同。清末朱一新的((京師坊巷志稿》中,共有2077條衡巷,其中有978條胡同。1949年前后,北京街巷數(shù)量達到高峰,其時共有3216條衡巷,其中有1039條胡同。1980年以后,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fā)展,北京的城區(qū)有了很大的擴張,據1982年中國展望出版社出版《古今北京》一書說:“至今,北京城區(qū)的胡同約有4550多條?!钡诟脑旖ㄔO城區(qū)之中又拆遷了一些老的街巷,昔日的許多街巷胡同變成了高樓林立的社區(qū),一些老胡同也隨之而消失了。伴隨人口的增長,城區(qū)的擴大,截止到2003年的統(tǒng)計,北京的老城區(qū)尚存有1000多條胡同。北京胡同歷經了數(shù)百年的風雨蒼桑,它既是老北京生活的象征,又是北京傳統(tǒng)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歲月如歌,古老的胡同雖然大都改變了模樣。但還在生生不息,還在向人們講述著一個老北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