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譜
1.2 本書的目的
1.3 計算例和例題波
1.4 記錄的數字化
2 周期-頻度譜
2.1 零交法
2.2 峰點法
3 概率密度譜
3.1 概率密度
3.2 高斯分布
3.3 累積概率密度分布
4 傅里葉譜
4.1 有限傅里葉近似
4.2 傅里葉譜
4.3 巴什瓦定理
4.4 傅里葉變換的復數表示
4.5 快速傅里葉變換
4.6 傅里葉級數
4.7 傅里葉積分
4.8 傅里葉譜的意義
4.9 傅里葉相位譜
5 功率譜,自相關函數
5.1 功率譜
5.2 譜密度函數
5.3 功率譜與零交法
5.4 自相關函數
5.5 自相關函數與功率譜
6 譜的平滑化
6.1 卷積的傅里葉變換
6.2 數據窗
6.3 譜窗
6.4 滯后窗
6.5 數字濾波器
6.6 譜窗的選擇
7 反應譜
7.1 單質點系的振動
7.2 無阻尼自由振動
7.3 阻尼自由振動
7.4 沖擊振動
7.5 卷積
7.6 地震動反應
7.7 反應的數值計算
7.8 地震反應譜
7.9 反應譜的表示方法
7.10 反應譜的意義
7.11 反應譜與傅里葉譜的關系
8 時域與頻域
8.1 微分
8.2 積分
8.3 反應分析體系
9 地基振動
9.1 地基動力特性
9.2 地基阻尼
9.3 基本方程式
9.4 運動方程與簡諧振動解
9.5 成層地基的簡諧振動
9.6 放大譜
9.7 地基地震反應
9.8 縮幅
9.9 地基的剝離
10 模擬地震動
10.1 強震動特性
10.2 釋放基底面上的地震動
10.3 人崎譜
10.4 模擬地震動的產生
11 計算程序
11.1 PERD(周期-頻度分布)
11.2 PROD(概率密度分布)
11.3 FOUC(有限傅里葉系數)
11.4 FAST(快速傅里葉變換)
11.5 AUTO(自相關系數)
11.6 FPAC(傅里葉譜、功率譜、白相關函數)
11.7 LWIN(用滯后窗進行譜的平滑化)
11.8 SWIN(用譜窗進行譜的平滑化)
11.9 RESP(單質點阻尼系的地震反應)
11.10 IACC(加速度時間歷程積分)
11.11 CRAC(加速度記錄基線的修正)
11.12 ERES(地震反應譜)
11.13 DIFR(由傅里葉變換求微分)
11.14 INFR(由傅里葉變換求積分)
11.15 FESP(地基的頻率反應函數)
11.16 NAFR(地基固有頻率)
11.17 SRES(地基的地震反應)
11.18 ENVL(地震動的包絡曲線)
11.19 OWAC(地震動的最大加速度)
11.20 VELK(地震動的最大速度)
11.21 OHSP(大崎譜)
11.22 WGEN(模擬地震動)
11.23 LAIN(按拉格朗曰法進行內插)
12 后記
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