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對收藏對象進行一番概述,然后是大量的圖版呈現,每幅圖都有詳細的文字介紹。明代瓷器生產除了景德鎮(zhèn)窯之外,福建德化窯是另外一個極其重要的窯場。德化窯從宋代開始燒造青白瓷器,但給德化窯真正帶來聲譽的,是明代生產的白釉瓷器。德化白瓷以其釉色瑩潤潔白,胎質堅硬細膩而為人們所稱道,成為中國白瓷的典范。特別是該窯生產的人物塑像,更是作為中國陶瓷史和美術史的偉大成就而為世人重視。明清以后,隨著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德化白瓷進入歐洲地區(qū),為其帶來了更大聲譽,贏得了“中國白”等諸多美譽,成為歐洲人爭相模仿的對象,客觀上推動了歐洲軟白瓷的生產和發(fā)展。明代德化窯白瓷,胎體勻凈堅細,露胎處常見有氧化淺紅小斑點,顯現顆粒狀的珍珠般閃光,俗稱“糯米胎”。同時德化瓷土質軟可塑性強而又易于造型。器壁一般較厚,手感較重。這些都是和德化地區(qū)本身瓷士原料有關,當地瓷土主要是含石英和絹云母或高嶺土的天然混合礦物原料。據科學測試,其胎體的氧化硅含量較高,為71.80% 74.24%,氧化鉀含量特別高,為6.48% 7.28%,而胎中所含鐵的含量卻很低,不超過4%。這些高硅高鉀低鐵的瓷土礦,客觀為明代德化窯生產白瓷創(chuàng)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