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緊急狀態(tài)”及其應對
第一章 作為“非宗教時代”的現(xiàn)代
一、“大眾”:現(xiàn)代社會的新的人群
二、現(xiàn)代社會的個體危機:喪失“經驗”與轉向內心
三、非宗教時代與“彌塞亞”的意義
第二章 靈韻消逝
一、靈韻——信仰時代的價值之光
二、靈韻消逝:由“禮儀”到“政治”
三、現(xiàn)代“靈韻”:“商品的光環(huán)”
四、現(xiàn)代“靈韻”:“靈韻的借用”
第三章 權宜之計:放棄靈韻
一、“阿本之爭”:從舊的好東西還是從新的壞東西出發(fā)
二、藝術批評家(知識分子)的戰(zhàn)略任務:毀壞作品
第四章 個體應對:重返“靈韻”
一、“善變”的波德萊爾
二、“失敗的”卡夫卡
第五章 總體應對:“國家大計”
一、“進步的概念必須以災難的觀念為基礎”——本雅明對現(xiàn)代性的反思
二、寓言作為救贖:德國悲悼劇研究
三、“國家大計”:《巴黎拱廊街研究》
結語 本雅明思想的意義與中國當前文化現(xiàn)狀
一、更新傳統(tǒng),靈韻再現(xiàn)
二、中國的文化現(xiàn)狀:意義缺失的大眾化時代的藝術
三、本雅明的思想資源與中國當前文化現(xiàn)狀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