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漢語變體研究
第一節(jié) 新加坡華語的歷史淵源及特色
壹 新加坡華語語音特色
1.1 祖籍方言類型與華族人口比例
1.2 新加坡本土華語“第五聲”研究回顧
1.3 福建社群新加坡本土華語“第五聲”調查
1.4 小結
貳 新加坡華語詞匯衍變
2.1 新加坡華人類型
2.2 華語變體的衍變與移民文化的進程
叁 新加坡華語句法特色——句法實況調查及語碼混用分析
3.1 新加坡華語句法實況調查
3.2 “羅惹華語”——新加坡華語的語碼轉換
第二節(jié) 區(qū)域語言政策及漢語變體比較
壹 新加坡語言政策與社會語言變遷
1.1 “脫方入華”
1.2 “脫華人英”
1.3 新加坡華人雙語形態(tài)的發(fā)展
貳 中國大陸、香港地區(qū)、新加坡三地語言政策和語言教育
2.1 三地語言景觀
2.2 漢語與英語在三地的社會語言地位
2.3 漢語與英語在三地的語言教育地位
2.4 漢語與英語在三地的未來地位
2.5 小結
叁 中國大陸、臺灣地區(qū)、新加坡三地漢語變體比較
3.1 漢語在三地語言社群的地位
3.2 漢語變體:三地漢語詞匯比較
3.3 語碼混用:由句內層擴散至句間層
3.4 小結
肆 “國際規(guī)范漢語”形成及發(fā)展的趨勢
第二章 漢語全球化與新加坡華語的定位
第一節(jié) 漢語全球化
壹 全球漢語的崛起
1.1 中國崛起與漢語全球化
1.2 漢語全球化的跡象
貳 全球漢語三大同心圈與國際漢語教學
2.1 全球漢語三圈理論
2.2 國際漢語教學
叁 漢語國際傳播的阻力
3.1 歷史遺留的內部問題
3.2 區(qū)域語言變體規(guī)范化引起的外部問題
3.3 全球漢語服務業(yè)的品管問題
3.4 小結
第二節(jié) 本土認同與國際接軌的平衡點——新加坡的經驗
壹 新加坡華語的定位
1.1 新加坡本土華語及雜菜式華語的存在價值
1.2 新加坡華語變體規(guī)范化探討
1.3 小結
貳 新加坡在全球漢語教學中的定位
2.1 打造新加坡成為國際漢語中轉站
2.2 打造新加坡翻譯服務業(yè)
第三章 多語環(huán)境下新加坡華語教學的微觀研究
第一節(jié) 偏誤研究
壹 漢字偏誤研究
1.1 現(xiàn)代漢字的內在問題
1.2 漢字偏誤總體考察
1.3 形聲字偏誤考察
1.4 小結
貳 作文偏誤研究
2.1 理論框架
2.2 實驗方法
2.3 結果分析
2.4 小結
第二節(jié) 漢字教學
壹 手寫漢字識別與識字教學
1.1 漢字電腦輸入方式
1.2 電腦漢字識別技術綜述
1.3 手寫漢字識別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貳 寫簡識繁——新加坡學生繁體字辨認測查
2.1 過去研究評述
2.2 新加坡學生繁體字辨認測查
2.3 測查結果與討論
2.4 小結
附錄一 在孤立狀態(tài)下的繁體字辨認測查表
附錄二 在情境狀態(tài)下的繁體字辨認測查表
第三節(jié) 詞匯教學
壹 克漏字測驗
1.1 克漏字測驗評述
1.2 克漏字測驗的方法與步驟
1.3 評價與問題
附錄三 華語克漏字測驗
附錄四 字頻率和詞頻率對照表
貳 漢語詞典應用與編纂的落差及漢語詞典微觀結構的革新
2.1 詞典類型與詞典的有效性
2.2 新加坡華語教師詞典使用情況調查
2.3 學習者類型詞典分析
2.4 現(xiàn)有漢語詞典詞條處理管窺
2.5 學習者詞典微觀結構的革新
第四節(jié) 語法教學
壹 新加坡教師對華語語法教學的一般看法
貳 新加坡華語語法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2.1 師資
2.2 學生
2.3 教材
2.4 課時
叁 新加坡華語語法教學的重點
3.1 以講語法規(guī)律和應用為主,以介紹語法術語和系統(tǒng)為輔
3.2 教授新加坡華語語法特征
……
第四章 華語教學“新”策略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