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緒論1
1.1 電子技術的教與學1
1.2 NI電子學教育平臺2
1.2.1 概念2
1.2.2 NI電子學教育平臺的構成2
1.2.3 實驗范例5
1.3 Multisim10的特點15
第2章 快速入門20
2.1 NIMultisim10套件概況20
2.2 NIMultisim10原理圖的輸入和仿真20
2.2.1 原理圖的輸入20
2.2.2 電路功能仿真26
2.2.3 報告輸出30
第3章 Multisim10操作環(huán)境32
3.1 菜單命令32
3.1.1 文件菜單32
3.1.2 編輯菜單32
3.1.3 窗口顯示菜單33
3.1.4 放置菜單33
3.1.5 MCU菜單33
3.1.6 仿真菜單33
3.1.7 文件傳輸菜單34
3.1.8 報表菜單35
3.1.9 工具菜單35
3.1.10 選項菜單35
3.1.11 窗口菜單35
3.1.12 幫助菜單36
3.2 常用工具欄36
3.2.1 系統(tǒng)工具欄36
3.2.2 設計工具欄36
3.2.3 元器件庫工具欄36
3.2.4 儀器庫工具欄49
3.2.5 其他功能49
第4章 Multisim10基本操作50
4.1 創(chuàng)建電路窗口50
4.1.1 設置界面大小50
4.1.2 顯示/隱藏表格、標題框和頁邊框51
4.1.3 選擇符合標準51
4.1.4 元器件放置模式設置51
4.1.5 選擇電路顏色51
4.1.6 為元器件的標識、標稱值和名稱設置字體52
4.2 元器件的選取52
4.3 放置元器件53
4.3.1 選擇元器件和使用瀏覽窗口53
4.3.2 使用""InUseList""54
4.3.3 移動一個已經放好的元器件55
4.3.4 復制/替換一個已經放置好的元器件56
4.3.5 設置元器件的顏色56
4.4 連線57
4.4.1 自動連線57
4.4.2 手動連線58
4.4.3 自動連線和手動連線相結合58
4.4.4 定制連線方式58
4.4.5 修改連線路徑59
4.4.6 設置連線顏色59
4.5 手動添加結點60
4.6 旋轉元器件60
4.7 設置元器件屬性60
4.7.1 顯示已被放置的元器件的識別信息61
4.7.2 查看已放置的元器件的標稱值或模型61
4.7.3 為放置好的元器件設置錯誤62
4.7.4 自動設置錯誤62
4.8 從電路中尋找元器件63
4.9 標識64
4.9.1 更改元器件標識和屬性64
4.9.2 更改結點編號65
4.9.3 添加標題框65
4.9.4 添加備注66
4.9.5 添加說明66
4.10 虛擬連線67
4.11 子電路和層次化67
4.11.1 子電路與層次化概述67
4.11.2 建立子電路68
4.11.3 為電路添加子電路68
4.12 打印電路69
4.13 放置總線70
4.14 使用彈出菜單71
4.14.1 沒有選中元器件時彈出菜單71
4.14.2 選中元器件時彈出菜單71
4.14.3 菜單來自于選中的連線72
第5章 虛擬儀器73
5.1 概述73
5.1.1 認識虛擬儀器73
5.1.2 使用虛擬儀器的注意事項74
5.1.3 虛擬儀器分類75
5.2 模擬儀器75
5.2.1 數字萬用表75
5.2.2 函數發(fā)生器78
5.2.3 瓦特表80
5.2.4 雙蹤示波器80
5.2.5 四通道示波器84
5.2.6 伏安特性圖示儀87
5.2.7 頻率儀90
5.2.8 博德圖儀92
5.2.9 失真度分析儀94
5.3 數字儀器96
5.3.1 數字信號發(fā)生器96
5.3.2 邏輯分析儀99
5.3.3 邏輯轉換儀104
5.4 射頻儀器105
5.4.1 頻譜分析儀105
5.4.2 網絡分析儀108
5.5 模擬Agilent、Tektronix真實儀器111
5.5.1 Agilent33120A型函數發(fā)生器112
5.5.2 Agilent34401A型數字萬用表122
5.5.3 Agilent54622D型數字示波器129
5.5.4 TektronixTDS2024型數字示波器139
5.6 測試探針150
5.6.1 電壓測試探針150
5.6.2 電流測試探針153
第6章 LabVIEW儀器156
6.1 系統(tǒng)要求156
6.2 LabVIEW虛擬儀器入門156
6.2.1 虛擬儀器的構成156
6.2.2 LabVIEW的操作選板159
6.2.3 創(chuàng)建虛擬儀器164
6.3 Multisim10中的LabVIEW儀器168
6.4 LabVIEW儀器導入Multisim10中的方法171
6.4.1 復制與重命名一個工程模板171
6.4.2 指定接口信息175
6.4.3 創(chuàng)建自定義儀器176
6.4.4 導入一個自定義儀器到Multisim10軟件中179
第7章 Multisim10的基本分析方法182
7.1 仿真分析基本界面簡介182
7.1.1 仿真分析主菜單182
7.1.2 分析設置對話框183
7.1.3 輸出結果圖形顯示窗口184
7.2 直流工作點分析185
7.3 交流分析187
7.4 瞬態(tài)分析188
7.5 傅里葉分析189
7.6 噪聲分析191
7.7 噪聲系數分析192
7.8 失真分析193
7.9 直流掃描分析194
7.10 靈敏度分析195
7.11 參數掃描分析197
7.12 溫度掃描分析198
7.13 極點-零點分析200
7.14 傳遞函數分析201
7.15 最壞情況分析202
7.16 蒙特卡羅分析204
7.17 線寬分析205
7.18 批處理分析207
7.19 用戶自定義分析209
第8章 后處理器210
8.1 后處理器概況210
8.2 使用后處理器210
8.2.1 后處理器介紹210
8.2.2 圖示儀的工作頁面、曲線和圖表215
8.3 后處理器變量215
8.4 后處理器所提供的函數216
8.5 用后處理器中函數來檢測包絡線218
第9章 Multimcu單片機仿真224
9.1 Multimcu單片機仿真平臺介紹224
9.2 單片機仿真電路的建立224
9.3 單片機編程語言及編譯連接226
9.3.1 應用匯編語言編寫單片機應用程序226
9.3.2 應用C語言編寫單片機應用程序228
9.3.3 應用第三方編譯器生成的可執(zhí)行文件229
9.4 單片機在線調試229
9.4.1 Multimcu在線調試功能介紹229
9.4.2 單步在線調試應用程序229
9.5 單片機系統(tǒng)仿真實例231
9.5.1 用8051單片機實現波形發(fā)生器的仿真232
9.5.2 用8051單片機實現流水燈的仿真235
9.5.3 用PIC單片機實現液晶顯示流動字符的仿真237
第10章 虛擬面包板241
10.1 面包板概述241
10.2 虛擬面包板的設置和屬性241
10.2.1 面包板的設置241
10.2.2 面包板的屬性242
10.3 面包板上搭接電路244
10.3.1 3DView面包板上搭接電路244
10.3.2 元器件放置到面包板244
10.3.3 元器件引腳之間連線246
10.3.4 瀏覽元器件信息247
10.3.5 瀏覽面包板248
10.3.6 面包板上連線的明細表248
10.3.7 面包板上連線的檢查248
第11章 虛擬ELVIS250
11.1 NIELVIS概述250
11.2 virtualELVIS組成250
11.3 VirtualELVISISchematic252
11.3.1 VirtualELVISISchematic界面介紹252
11.3.2 VirtualELVIS中儀器連接及應用253
11.3.3 應用VirtualELVIS范例258
11.4 原型板與平臺262
11.5 元器件放置及連線263
11.6 NIELVIS3種版本的區(qū)別263
第12章 虛擬可編程控制器265
12.1 概況265
12.2 梯形圖創(chuàng)建266
12.2.1 梯形圖編程語言概述266
12.2.2 梯形圖編程267
12.3 梯形圖中""與""、""或""邏輯270
12.4 梯形圖編程元素(指令)271
12.5 可編程序控制器應用291
12.5.1 多地控制一燈291
12.5.2 儲藏罐的液面控制295
12.5.3 傳送帶的控制299
12.5.4 十字路口交通燈的控制301
第13章 Multisim10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303
13.1 結點電壓法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03
13.1.1 結點電壓法303
13.1.2 仿真實驗與分析303
13.2 戴維南定理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04
13.2.1 戴維南定理304
13.2.2 仿真實驗與分析305
13.3 疊加定理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05
13.3.1 疊加定理305
13.3.2 仿真實驗與分析306
13.4 一階RC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06
13.4.1 一階RC電路306
13.4.2 仿真實驗與分析307
13.5 RLC串聯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09
13.5.1 RLC串聯電路309
13.5.2 RLC串聯電路的瞬態(tài)響應實驗與分析309
13.5.3 RLC串聯電路的正弦穩(wěn)態(tài)實驗與分析310
13.5.4 RLC串聯電路的諧振和頻率特性實驗與分析311
13.6 三相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14
13.6.1 三相電路314
13.6.2 仿真實驗與分析314
第14章 Multisim10在模擬電路中的應用317
14.1 二極管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17
14.1.1 二極管電路317
14.1.2 二極管整流電路的實驗與分析317
14.1.3 二極管鉗位電路的實驗與分析318
14.1.4 穩(wěn)壓管電路的實驗與分析320
14.2 單管共射放大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21
14.2.1 單管放大電路321
14.2.2 仿真實驗與分析321
14.3 集成運算放大器負反饋放大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25
14.3.1 集成運算放大器負反饋放大電路325
14.3.2 比例放大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25
14.3.3 加法運算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28
14.3.4 減法運算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29
14.4 RC正弦振蕩器及其應用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30
14.4.1 正弦波振蕩器330
14.4.2 RC正弦波振蕩器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30
14.4.3 電子琴原理電路的實驗與分析331
14.5 電壓比較器及其應用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32
14.5.1 電壓比較器332
14.5.2 電壓比較器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33
14.5.3 矩形波發(fā)生器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34
14.5.4 監(jiān)測報警系統(tǒng)的仿真實驗與分析335
第15章 Multisim10在數字電路中的應用337
15.1 組合邏輯電路的仿真與分析337
15.1.1 編碼器337
15.1.2 譯碼器338
15.1.3 數據選擇器339
15.2 時序邏輯電路的仿真與分析340
15.2.1 基本觸發(fā)器341
15.2.2 基本計數器343
15.2.3 555定時器仿真與分析344
15.3 A/D與D/A轉換電路的分析與設計347
15.3.1 A/D轉換電路的仿真分析347
15.3.2 D/A轉換電路的仿真分析349
15.4 多功能數字鐘設計351
15.4.1 數字鐘功能分析351
15.4.2 數字鐘各單元電路設計351
15.4.3 數字鐘集成設計與仿真355
第16章 Multisim10在電路故障診斷中的應用356
16.1 電路故障診斷概述356
16.1.1 電路故障診斷的基本概念356
16.1.2 電路故障診斷的常用方法357
16.2 仿真實驗在端口UI曲線測試法中的應用358
16.3 仿真分析在故障字典法中的應用361
參考文獻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