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立足當代,略古詳今,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力求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tǒng)一。 二、本志以事分類,橫分縱述。采用以志為主,述、記、圖、表、傳、錄多種體裁并用。地圖、彩色照片置于書前,統(tǒng)計圖表、有關照片插于有關章節(jié)之中,與文相應。 三、本志時間上限追始錄端,下限至2003年末,側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尤為著重記述現代歷史和現狀,突出主要事件。 四、本志記載地域范圍,以現行的行政區(qū)劃為限。 五、本志卷首為概述、大事記,主體采用章、節(jié)、目結構,以事物性質分類。文獻輯存收錄于卷后。 六、本志所記人物,以本籍為主,兼顧對本鎮(zhèn)有較大影響和貢獻的部分客籍人物。分傳記、簡介、表、錄四類,堅持“生不立傳”原則,以卒年為序。 七、本志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采用朝代、帝王年號和民國年號并注公元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律采用公元紀年。涉及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20世紀一般作省略處理。 八、本志數字書寫,按l987年1月1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7個單位聯合公布的《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guī)定》書寫。計量單位以1987年國家標準計量管理局頒布的《計量實施細則》為準。(人民幣1955年3月1日前,按10000:1比率折算。) 九、為了保持歷史原貌,本志中有些表格中的數據未予換算。 十、本志資料,來自歷史文獻、檔案、口碑,均經核實,一般不再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