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管理MBA政治學(第二版)

政治學(第二版)

政治學(第二版)

定 價:¥30.00

作 者: 孫關宏,胡雨春 主編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復旦博學·MPA系列
標 簽: 政治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9071986 出版時間: 2010-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77 字數:  

內容簡介

  《政治學(第2版)》在系統總結已有政治學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介紹和評述了現當代許多國內外學者在政治學方面的一些重要學術觀點,對國家形態(tài)、政治權力、政黨政治、政治參與、政治發(fā)展、政治民主、政治文化等政治學核心范疇作了較為深入并富有新意的分析和闡述,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政治學科發(fā)展中的一些帶有普遍意義的現象和規(guī)律,使抽象的理論更貼近中外政治發(fā)展的現實。《政治學(第2版)》作為復旦版MPA(公共管理碩士)系列教材之一,既可作為MPA課程的基本教材,又可作為大專院校政治學專業(yè)和行政管理學專業(yè)的本科和??频膶I(yè)教材。

作者簡介

  孫關宏,男,1935年5月出生于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政治學會理事、上海市政治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理事。長期從事科學社會主義與政治學理論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編有《政治學教程》、《政治學概要》、《馬克思主義政治學》、《企業(yè)行政管理》、《現代企業(yè)行政管理》、《鄧小平政治思想研究》、《新政治學概要》、《走向新世紀的現代企業(yè)黨組織》等著作。其中《政治學概要》獲1992年國家教委優(yōu)秀教材獎,《鄧小平政治思想研究》獲1995-1998年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yōu)秀成果著作二等獎。曾主持和完成多項國家社科規(guī)劃和上海市社科規(guī)劃研究項目。胡雨春,女,1954年生于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1991-1992年德國康斯坦茨大學訪問學者,1997年3-8月為德國吉森大學政治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政治學理論和企業(yè)行政管理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編《現代企業(yè)行政管理》、《走向新世紀的現代企業(yè)黨組織》等著作,參與撰寫《新政治學概要》,《西方政黨制度社會生態(tài)分析》等10余部著作,發(fā)表論文多往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政治與政治學
(一)政治的內涵
(二)政治學的研究范圍與內容
二、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一)馬克思主義研究社會政治現象的方法論
(二)政治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三)跨學科的研究方法
三、政治學研究的發(fā)展脈絡
(一)西方政治研究的歷史變遷
(二)中國政治研究的歷史演變
思考題
第二章 國家
一、國家的本質
(一)國家的定義
(二)國家與社會
(三)國家權力
二、國家的歷史形態(tài)
(一)國家的社會形態(tài)
(二)古典國家形態(tài)
(三)現代國家形態(tài)
三、國家政體與國家結構形式
(一)政體類型劃分標準
(二)君主制政體與共和制政體
(三)民主政體、威權政體與極權政體
(四)國家結構形式
思考題
第三章 政府
一、狹義政府與廣義政府
(一)政府與國家
(二)政府的特性
(三)現代政府組織和運作的基本原則
二、政府權力結構
(一)立法權、行政權與司法權
(二)政府權力的縱向結構
(三)政府權力的橫向結構
三、政府職能
(一)政府職能的兩重性
(二)政府職能轉型
四、政府機構設置
(一)立法機構
(二)行政機構
(三)司法機構
思考題
第四章 政黨
一、現代政黨的基本特征
(一)政黨的內涵與特征
(二)現代政黨的產生與發(fā)展
(三)現代政黨的基本類型
二、政黨制度
(一)政黨制度的內涵
(二)政黨制度的體制模式
(三)現代政黨的組織結構
(四)現代政黨的組織特征
三、政黨政治
(一)政黨的政治功能
(二)政黨政治的運作機制
思考題
第五章 政治團體
一、政治生活中的團體現象
(一)政治團體的含義
(二)政治團體的特征
(三)集團政治理論
二、政治團體的類型
(一)特殊利益政治團體和公共利益政治團體
(二)官方、半官方政治團體和民間性政治團體
(三)合法政治團體與非法政治團體
三、政治團體的功能
(一)政治團體的行為模式
(二)政治團體在政治體系中的功能
思考題
第六章 政治民主
一、政治民主的概念
(一)政治民主的含義
(二)政治民主的功能
二、政治民主的類型
(一)自由主義民主
(二)多元主義民主
(三)精英主義民主
(四)社會主義民主
三、政治民主的價值
(一)政治民主與自由
(二)政治民主與平等
(三)政治民主與法治
(四)政治民主與效率
四、政治民主化
(一)政治民主化的前提與動因
(二)政治民主化的方式與路徑
(三)民主的鞏固及其前景
思考題
第七章 政治管理
一、政治管理的基本性質
(一)政治管理與政治
(二)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
(三)政治管理與行政管理
(四)政治管理與社會管理
二、政治管理的發(fā)展
(一)前官僚制形態(tài)的政治管理
(二)官僚制形態(tài)的政治管理
(三)后官僚制形態(tài)的政治管理
三、政治管理的方式
(一)政治領導
(二)政治決策
(三)政治組織
(四)政治協調
(五)政治溝通
(六)政治監(jiān)督
思考題
第八章 政治參與
一、政治參與的含義與功能
(一)政治參與的含義
(二)政治參與的功能和意義
(三)政治參與的本質特征

二、政治參與的主體
(一)公民
(二)政黨
(三)利益集團
(四)非政府組織

三、政治參與的途徑
(一)制度化的政治參與
(二)非制度化的政治參與
(三)參與民主制與公民自治

四、政治參與和政治現代化
(一)現代化與參與危機
(二)政治參與與政治民主
(三)政治參與與政治秩序

思考題

第九章 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的含義
(一)政治文化的內涵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二、政治文化的構成與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結構
(二)政治文化的成分和類型
(三)政治文化的功能

三、政治文化的發(fā)展
(一)政治文化發(fā)展的動因
(二)民主政體的文化基礎
(三)公民文化的培育與政治民主化

四、政治社會化
(一)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
(二)政治社會化的途徑
(三)政治社會化與政治意識形態(tài)

思考題

第十章 政治發(fā)展

一、政治發(fā)展的概念
(一)政治發(fā)展的含義
(二)政治發(fā)展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三)政治發(fā)展的目標

二、政治發(fā)展的類型
(一)早期現代化國家的政治發(fā)展
(二)發(fā)展中國家的政治發(fā)展

三、政治發(fā)展的方式
(一)政治發(fā)展的主要方式:政治革命與政治改革
(二)政治發(fā)展的一般策略

四、政治發(fā)展與政治穩(wěn)定
(一)政治發(fā)展進程中的政治穩(wěn)定
(二)政治民主與政治穩(wěn)定

思考題

第十一章 國際政治
一、國際政治的含義與特征
(一)國際社會、國際關系與國際政治
(二)國際政治的基本特征
(三)國際政治與國內政治的相互關系
二、國際政治的行為主體
(一)民族國家
(二)國際組織
(三)跨國公司
三、國際社會的行為準則
(一)主權平等原則
(二)互不侵犯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
(三)互不干涉內政原則
(四)平等互利原則
(五)和平共處原則
四、國際體系
(一)國際體系及其基本特征
(二)國際體系的基本類型
(三)國際體系的結構與穩(wěn)定
五、全球化與國際政治
(一)全球化的含義
(二)全球化與國家主權
(三)全球化與相互依賴
(四)全球化與全球治理
思考題
第一版后記
第二版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