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說一向以長篇為主。本世紀初,一位以寫短篇小說聞名于世的女作家彗星般出現(xiàn)在英國文壇上。在短短14年(1908-1922)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她寫下了相當數(shù)量的短篇小說,大量的文學評論、日記、書信、札記以及別具一格的詩。她在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上,做了大膽的探索,有“英語世界的契訶夫”之稱,曾經產生過,并且繼續(xù)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她就是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即20世紀20年代初期我國詩人徐志摩前往訪問并寫文介紹過的曼殊斐爾。曼斯菲爾德的曾祖父和曾外祖父都是從英國到澳大利亞去的移民,到了她祖父和外祖父這一輩,又舉家遷到新西蘭。曼斯菲爾德于1888年10月14日生在新西蘭惠靈頓,父親哈羅德·博昌是個商人,1898年被任命為新西蘭銀行董事(后升為行長),并于1923年被封為爵士。曼斯菲爾德有兩姐一妹,她卻對幼弟萊斯利的感情最深。曼斯菲爾德幼時住在惠靈頓郊區(qū),6歲上小學,同周圍的洗衣婦、擠奶工人、汽車司機的孩子一道受義務教育。這樣,盡管出身富戶,她從小就接觸到社會底層。曼斯菲爾德天資聰穎,9歲人惠靈頓女子學院時,就在校刊上發(fā)表了生平第一篇小說,并已顯示出寫作才能。1898年全家搬人惠靈頓的一座面臨港灣的白色大廈,同聚集在附近的工人窩棚形成鮮明的對照,這種貧富懸殊使凱瑟琳深感憤憤不平。1903年初春,曼斯菲爾德和兩個姐姐一道去英國。凱瑟琳進了牛津大學皇后學院,專攻英國文學,兼學法文和德文,同時迷上了大提琴。有個時期,她曾在以音樂還是以文學為業(yè)的問題上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