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有效教學做到實處,而不是簡單地將其停留在口頭上。本書每一課題都有一個導入,或問題情景或課題指引。盡管作者皆從自己的思路出發(fā),但讀者從中也可以找到共鳴。在我看,這樣的“引題”實際是在還原教師備課的“人手階段”。往下的內容,常常是對課題“歷史背景”的概述,它與教科書結構、教學概念有直接關系,讀者可以把它當作“內容解析”來讀。偉國兄最用功的部分在解析,讀者應重在看他的教學思路如何發(fā)生、立腳點在哪里,以及他對待歷史教學的態(tài)度。教有所思是教而勿誤的前提,教而勿誤是教有所思的追求。整體而言,就是求得有效率、有效益的歷史教學。主張教有成效,當然包括考試成績(重點是考什么和怎樣考)。效益亦是效用,雖然也強調效果,但是這里的效果較前者更強調學科所追求的理想狀態(tài),尤其是對人文性的張揚。教有所思,應該成為歷史教師的一種專業(yè)態(tài)度。如前所述,有效教學在歷史教學界遭到非議,其中就有我們如何認識它和該用怎樣的學科態(tài)度評判它的問題。比如,歷史教師不能無根據地說話,判斷一個問題要把事實和觀點分開,并在專業(yè)方面獲得證據。僅就這一點,讀者也可以從本書中學到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