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調和派的人權保障思想研究
一、引言
二、人權觀念的覺醒與贊唱
三、通過制憲奠定人權保障之憲政根基
四、力倡民主,構造人權保障的政治基石
五、以近代政黨政治,體現(xiàn)和保障人權
六、通過獨立司法,擔當人權保障屏障
七、主張權力制約,確立人權保障的制度基礎
八、民國初年調和派人權保障思想的哲學基礎
九、結語
“人生觀論戰(zhàn)”與新儒家的憲政之道——張君勱的“新內圣”與“新外王”
一、引言
二、中西之爭與新儒家的思想基調
三、張君勱的思想淵源概述
四、新內圣:“人生觀論戰(zhàn)”與知識秩序的重建
五、新外王:新儒家的憲政之道與政治秩序的重建
六、余論
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背后的人權價值沖突——自由與安全的平衡
一、反恐背景下的第四修正案相關制度
二、自由與安全的博弈
三、自由與安全的平衡
四、結語
《人權法案》是否是人權保護之必需?——以澳大利亞為對象
一、澳大利亞人權保護概覽
二、《人權法案》:人權保護的港灣
三、《人權法案》:人權保護的枷鎖
四、《人權法案》:澳大利亞人權保護的必然選擇
五、超越《人權法案》:澳大利亞人權法律之展望
六、結語
人權條款的規(guī)范設置模式研究
一、憲法文本中的人權條款
二、外國憲法文本中的人權條款設置模式
三、我國人權條款的規(guī)范定位:憲法修正案模式還是憲法正文模式?
四、我國人權條款的規(guī)范設置模式及其立法建議
論仇恨言論的法律界定
一、仇恨言論概念研究的歷史脈絡
二、仇恨言論概念的要素分析
三、仇恨言論與相近概念的界分
四、結語
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刑法規(guī)制——以人權保障與法益保護的均衡為出發(fā)點于改之
一、前言
二、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內涵
三、理論依據
四、基本原則
五、立法現(xiàn)狀
六、立法完善
七、結語
信訪權與我國刑事再審制度
一、有關信訪的理想圖景
二、我國的信訪實踐:三方博弈
三、信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可能的改進
四、刑事再審制度和信訪制度的關聯(lián)及其存在的問題
五、有關刑事生效裁判救濟途徑的設想
論中國監(jiān)獄警察人權教育
一、概念闡釋
二、中國目前監(jiān)獄警察人權理念與人權教育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三、推進監(jiān)獄警察人權教育的要素
四、結語
同性戀者的婚姻權
一、引言
二、作為基本社會事實的同性戀現(xiàn)象
三、同性戀現(xiàn)象的社會認同
四、同性戀者“婚姻”的正當性
五、同性戀者婚姻權利化的現(xiàn)實障礙
六、同性戀者婚姻權的法律保障
七、結語
中國農民社會養(yǎng)老權益的建構與保障
一、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障權益的內涵與演變
二、農村社會養(yǎng)老權益的基本內容、形式與特征
三、保障農村社會養(yǎng)老權益的政策走向一
四、結語
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當代中國維護農民社會保障權益的困境及其解決思路
一、社會變革與當代中國維護農民社會保障權益的困境
二、解決當代中國維護農民社會保障權益困境的可行路徑
通過法院實施經濟、社會權利——為什么美國憲法沒有規(guī)定經濟、社會權利
一、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權利法案”
二、權利入憲重要嗎?
三、為什么第二權利法案未人憲
四、通過法院解釋實施經濟、社會權利
五、南非憲法法院的啟示
六、結語
得克薩斯州訴約翰遜案
一、案件背景
二、法院判決意見
三、評論
西弗吉尼亞州教育委員會訴巴內特
一、案件背景
二、法院判決意見
三、評論
美國訴奧布賴恩案
一、案件背景
二、法院判決意見
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