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岸對進境木質包裝檢疫時,我們經常截獲各種傘滑刃屬線蟲,有些種類的形態(tài)與松材線蟲、擬松材線蟲十分近似。那么,它們到底是不是松材線蟲?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在我國有沒有分布?如果傳進來,會對我國的森林造成危害嗎? 圍繞這些問題,自2000年以來,我們對所有發(fā)現的傘滑刃線蟲進行培養(yǎng)、固定、顯微攝影、測量及永久玻片制作,并在傳統形態(tài)學鑒定的基礎上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研究結果令人震驚: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實驗室共檢測送檢進境木質包裝樣品約15000批次,其中截獲傘滑刃屬線蟲600多次,31種,9種被鑒定為新種(還有2種正在描述)。鑒于我國目前已探明的傘滑刃屬線蟲僅15種,以上截獲的多數種類為外來物種,可能對我國的林業(yè)生產或生態(tài)有潛在威脅。 因此,有必要將傘滑刃屬線蟲的鑒定技術進行推廣。 全書包含了所有至今已正式發(fā)表的所有95種傘滑刃屬線蟲的原始線描圖及主要形態(tài)特征介紹,近30種的顯微攝影圖版,46種ITSPCR—RFLP鑒定圖譜,并對屬內線蟲進行系統了分組,建立了分組和組內各種檢索表。附錄部分的雄蟲交合刺及雌蟲尾形特征圖、測量值匯總表及寄主、分布等信息表也可供鑒定時參考。